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要闻

船营法院:寻人找车“一波三折” 促成调解“千方百计”

作者:船营法院 章乐  发布时间:2024-09-05 15:54:00 打印 字号: | |

“法官!我要立案,我的车被朋友开走了,一直不还给我。”近日,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大绥河法庭受理了一起返还原物纠纷案件,面对“消失”的被告,调解员几经周折与其联系,并成功帮助双方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得到了当事人的一致认可和连连感谢。

张某与赵某本是好朋友。年初,赵某向张某提出有偿借用其名下的汽车。张某觉得两人关系不错,而且赵某还愿意支付一定的租金,遂同意其将车子开走使用。最初两个月,赵某依照约定将租金如数转给张某,但之后便以种种借口拖欠租金不给。收不到租金,张某便联系赵某尽快归还车辆,并承诺可以放弃拖欠的租金。即使如此,赵某仍拒绝归还车辆,后期将张某微信、电话统统拉黑不知去向,张某遂将赵某诉至法院。

 

 

调解员在了解案情后,提出可以通过调解方式帮助双方解决矛盾。调解员向张某讲解了诉前调解高效便捷的优点,既能减轻其诉讼成本,同时还能避免日后进入执行程序带来的不便。张某表示同意,可赵某为躲避张某早已更换了手机号码,人也不知所踪,这让调解员无从下手一时犯了难。但调解员并未气馁,而是前往赵某户籍所在地的村委会调查其家庭情况,得知其家中只有父亲一人,长年在外务工,家里基本就是无人居住的状态。即使如此,调解员也决定前往其家中查看一番。

功夫不负有心人,刚好碰见刚刚务工归来的赵某父亲,并再三劝说他协助法院工作,赵某父亲在调解员的劝导下将起诉状通过微信发送给赵某,希望其能够主动联系法院解决问题。然而,这条微信却石沉大海,并未收到任何回复,案件再次陷入僵局。直到近期,调解员得到线索,赵某已从山东返回本地,并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其在吉林市某医院就诊的动态,当即出发前往医院调取其预留的联系方式。最终,几经周折的调解员联系到了“无处可躲”的赵某,通过几番释法明理后,赵某答应在一定期限内返还车辆,案件得以圆满化解。

近年来,大绥河法庭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引领,坚持将“枫桥经验”作为审判工作核心,充分把握调解时机、妥善运用调解方法,大力推进诉前调解工作,此次车辆返还案件的成功调解,不仅及时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避免了双方矛盾纠纷的进一步激化,切实做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初审:卢计源

复审:于治国

终审:赵洪涛


 

责任编辑:马金鑫
联系我们
地址: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位于吉林市松江东路5号    电话:0432-63070000    传真:62489074    邮箱:jlzy63070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