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酒赛秋社,箫鼓迎新婚。作为“礼仪之邦”的传统中国,“三书”“六礼”是缔结白首之约的重要环节,如今这些婚礼习俗也成了一代代新人结婚时所遵循的参考。然而这些原本用以传递美好情谊的婚姻礼俗,在一些地方却“走了样”“变了味”。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民法典关于“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和“禁止借婚姻索要财物”的规定,近日,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法院九站人民法庭到左家镇白庙子村开展了高额彩礼诉源治理普法宣传工作,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传播社会文明新风尚。
“近年来,彩礼名目越来越多、彩礼款越来越高,加重了彩礼给付方家庭经济负担,也给婚姻稳定埋下了隐患。”“对于彩礼与赠与,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应综合考虑给付彩礼的动机和目的、当地风俗习惯、是否处于婚姻阶段、财物价值等。”在宣传座谈会上,九站法庭法官干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解读彩礼的认定范围、彩礼与恋爱期间一般赠与的区别等问题,并结合法院办理的典型案例,呼吁大家自觉抵制高额彩礼,共同营造自由平等、节俭文明的婚嫁新风。
座谈会后,九站法庭干警还向村民发放了相关宣传手册,广泛传播科学、文明、健康的婚姻观念。
高额彩礼是诉源治理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昌邑法院将继续坚持能动司法,以“彩礼新规”为依据切实将治理高额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做到实处,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在推动婚俗文化沿袭与革新的道路上,帮助更多人拥有幸福稳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