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同心守护 共同撑起妇女儿童法治“保护伞”—吉林地区两级法院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综述
作者:宣教处  发布时间:2024-03-08 15:51:07 打印 字号: | |

吉林地区两级法院始终把加强妇女儿童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真正将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立法精神贯彻于司法实践,采取多种措施,着力提升妇女儿童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2021年以来,先后有多个集体和个人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1人获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

严厉打击 惩治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犯罪

依法从严惩处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犯罪,特别是对残害妇女、儿童、老年人等挑战法律和伦理底线的犯罪严惩不贷,扎实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依法审结一批养老诈骗刑事案件,加大对妇女儿童、老年人的司法保护力度。2021年至2023年,依法审理侵害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333件,其中侵害未成年人身权利案件185件,一审153件,二审32件;侵害妇女人身权利案件148件,一审122件,二审26件。

依法保护妇女儿童民事合法权益。根据民法典对妇女儿童民事权利的特殊保护规定,妥善审理婚姻家庭、赡养抚养、遗产继承以及劳动争议等方面的纠纷,依法适用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离婚损害赔偿、家务劳动补偿等制度以及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等原则,切实发挥民法典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作用。

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兑现。积极构建综合治理工作格局,持续加大执行攻坚力度,对涉及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各类执行案件给予依法及时兑现。特别是针对离婚、赡养、抚养、继承等案件,开辟维权绿色通道,通过快立案、快审理、快执行,确保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及时高效兑现。

深化改革 着力提升家事审判专业化水平

开展了城区家事案件集中管辖改革。在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坚持注重婚姻家庭的修复和情感治愈,推行家事审判人员的专业化,吉林中院及各基层法院均建立了专业家事审判团队,此外,还通过引入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和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加强家事审判辅助力量。广泛开展家事审判专题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家事法官能力素质。建立了家事调解、家事调查、心理疏导、回访帮扶等工作机制,助力提升家事审判水平。

不断加强家事审判中反家暴的社会化改革。2022年吉林中院与市妇联牵头召开反家庭暴力工作联席会议,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民政局等相关单位参加了会议。2023年签订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反家暴工作联动机制的实施方案》。同时,加强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贯彻实施。在立案窗口设立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绿色通道,快速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认真贯彻实施反家庭暴力法,通过及时下发人身安全保护令,加强与公安、妇联等部门协调联动,完善涉家暴案件的证据固定、人身保护令送达等工作,有效遏制了家庭暴力的发生,维护了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提高对家事案件的综合治理能力。2021年以来,共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指导令10余份。

多点发力 深化多元解纷机制

以家事纠纷多元调解为切入点,构建诉前联调、人身保护、人民调解为主的协调机制,将调解贯穿家事审判全过程,拓展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成果。吉林中院与市妇联、市民政局联合印发《家事案件诉前调解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合理调配司法资源,逐步壮大专职调解员队伍。丰满法院家事审判庭实行诉前调解与进入诉讼程序审理相结合的案件分流模式,建立“1+1+N”的调解审判模式,即采用1名员额法官配备1名家事调解员指导N名特邀调解员进行案件调解,受到上级领导高度评价和群众普遍好评,丰满法院还打造了“妇联家事调解点”“王恩波调解室”等基层调解品牌。蛟河法院设立全国首个家事调解中心,精心打造家事调解精品样板,永吉法院与当地妇联、民政局分别设立诉前调解办公室,均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2021年以来,共审理家事案件13197件,其中调解、撤诉8578件,调撤率为64.99%,其中调解员参与调解家事案件5659件,调解成功3182件,参与调解成功率达56.22%,有效缓解了审判工作压力。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导、部门联动、专业介入”的家事调解工作格局。

用法呵护  让折翼天使重返蓝天

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提高对未成年人权益的司法保护水平。制定本辖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办法,共制定11个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办法和实施细则,推动未成年父母落实家庭监护责任,正确实施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同时联合妇联、关工委等职能部门,委托进行家庭教育专业指导,在家庭温性与关怀下助力未成年被告人正向回归社会。建立独立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吉林中院、昌邑法院、船营法院已建立完成独立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并常态化开展工作。吉林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在丰满法院挂牌成立,由吉林中院选派具有心理咨询师从业资质的家事法官担任家庭教育指导员,在办理涉未成年案件的过程中,对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有针对性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2023年船营法院以“带你读懂家庭教育促进法”为主题,深入大东街道、秀水社区等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制定本辖区犯罪记录封存管理办法,共制定11个犯罪记录封存管理办法,做到一法院一制度一管理。依法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非法定情形禁止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推动有违法犯罪记录的青少年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其他青少年同等的权利,帮助其积极回归社会。同时,均已实现对有关未成年人犯罪或者涉嫌犯罪的全部案卷材料及电子档案信息同步封存。会签从业禁止制度实施细则,联合本级教育局及相关职能单位共会签11个从业禁止制度实施细则,推动落实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行业的安全主体责任,预防利用职业便利实施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强化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和依法处理机制,联合教育局开展涉校从业禁止人员排查,严防发生学生被侵害案件,截至目前共对性侵未成年被告人宣布从业禁止2人。挖掘社会力量参与少年审判,从妇联、工会、学校等熟悉未成年人事务的组织中依法选任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通过引入家事调查员、社工陪护及儿童心理专家等,探索相关公益性服务机构及人员配合法院调查审理案件,将社会力量纳入少年审判工作体系。

联动宣传  提高维权意识

利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时间节点,组织法官深入企业、社区、学校等地开展法律讲座。实行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活动,共指派325名法官作为法治副校长进校园长期指导学校法治工作,切实增强公众预防、制止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的意识,建立健全覆盖全市城乡的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服务网络,为妇女儿童及时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吉林中院连续3年在抖音、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妇女维权直播普法,受众30余万人次。关注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权益,创设离婚家庭教育课程,拍摄反家暴、守护成长等普法短剧,增强普法实效。


 
责任编辑:马金鑫
联系我们
地址: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位于吉林市松江东路5号    电话:0432-63070000    传真:62489074    邮箱:jlzy63070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