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后,吉林市龙潭区人民法院迅速行动,通过召开调度会议、征求意见建议、到先进法院考察学习、梳理集约管理流程等方式,制定了符合本院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设定,龙潭法院在立案一庭设置智慧审务工作区作为审判辅助事务管理专门机构,下设审前、审中、审后、送达、鉴定、智辅“六个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8人,依托智慧法院建设,实现辅助人员全集中、辅助事项全覆盖、业务流程全贯通,构建起以审判为中心、以流程衔接为链条,实现“法官专注审判主业,集约人员专精辅助事务”的新型审判机制运行模式。
重塑机制,实现审判辅助全流程集约
2023年初,龙潭法院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出台了《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的工作方案》《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等制度文件。在不增编、不外包的情况下,龙潭法院将分布在各审判业务部门的书记员纳入智慧审务工作区统一管理,按照职能由六个中心分段完成导诉咨询、材料预审、庭审记录、诉讼材料扫描及电子卷宗同步生成、加盖电子印证、材料送达、评估鉴定、报结归档、上诉案件移送、督促履行等6大项、35小项的审判事务工作。经过三个月的实践应用,龙潭法院完成了从“一人包办案件”到“案件多人分段负责”的审判辅助事务管理方式转变,构建起现代化审判辅助服务体系,推动龙潭法院审判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升级。
责权明晰,助力审判工作提质增效
智慧审务工作区下设六个中心,分别与审判部门流程对接,通过设置16个时间节点明确辅助事务完成时限,实现接受任务即时快速办理。每个中心均制定了工作职责和管理规定,并将工作流程图以展板的方式予以公示。智慧审务工作区成立以来,龙潭法院集约首次排期平均开庭天数为1.5天,同比下降17%;集约电子送达天数为1.2天/件,同比缩短8%;上诉案件平均移送天数为11天,同比缩短18.75天。此外,龙潭法院送达中心与诉前调解人员进行绑定,建立了诉前联系被告确认送达地址、送达方式的工作机制,诉前成功确认率达到80%以上,诉中成功送达率达到95%以上;公告送达率下降至3.29%,同比下降2.46个百分点。
科技赋能,充分发挥智慧法院建设成果
智慧审务工作区着力运用“审务e协同”系统开展线上辅助工作,基本实现自动填单、自动流转和快捷审批,有效减少非审判程序性用时,简化工单流程。截至2023年7月24日,已经有72件案件通过“审务e协同”系统完成线上流转,全部工作量均实时录入系统,保证每项事务、每个节点流水线作业、全程留痕、有据可查。同时,龙潭法院充分运用数字化庭审方式,切实转变法官观念,突出数字化改革价值导向。将部分庭审记录通过语音识别转写的方式开展,确保誊录质效满足复杂疑难案件的裁判需求,案件平均庭审记录时长为47分钟,同比下降4.7%。
龙潭法院智慧审务工作区成立以来,通过分工协作、高效集约,各项审判效率指标显著提升,促进审判辅助事务更加集约化、规范化、精细化。2023年上半年,龙潭法院诉讼案件平均审理天数25.6天,同比下降5天,案件结案率达到92.29%,六项月调度重点质效指标综合排名全省基层法院第13位,吉林地区基层法院第2位。接下来,龙潭法院将紧盯影响审判质效提升的关键事项和节点,健全审判流程工作衔接机制,拓展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事项,切实依靠体制机制和数字化改革力量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现代化,为全力推动吉林市法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