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立案庭一名“85”后员额法官,2013年考入法院系统,一直工作在审判一线。4年前,她获得了一个新的身份——员额法官,完成了从审判辅助人员到法官的身份转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奋耕耘,默默付出。
脚踏实地夯实业务功夫
进入法院系统已有十年光景,至今刘琦法官还保持着办理的1000多件案件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的纪录,业务能力的卓越,来自她实干苦干的积累。
无论走到哪里,刘琦法官身边总带着一个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近期办理的每一起案件的重要信息和矛盾关键点,清晰地写出自己对案件的思考和解决策略。她说:“这样的手记本一年要写满好几个。”因为对案情了如指掌,每次开庭前后,刘琦法官都会敏锐抓住双方当事人的心理和需求,进行耐心沟通,促成双方和解,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化解矛盾冲突。办案过程中,她一次次收集专业知识资料、咨询专家、研讨论证,数页的判决书她几乎都是一气呵成,她通过案件事实与法律事实的信息,借助法律条文和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将裁判文书写成了普法教材。
细微入手赢得群众称赞
“这个丫头细心、耐心,真好!”前来办事的老人们对刘琦法官这样评价,她通过真诚、热情、贴心的服务,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好评称赞。
“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在高新法院立案窗口,刘琦法官每天都微笑着重复这样的开场白。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前来办理业务的老年人,老年群体获取信息渠道往往有限,有些政策的变化和立案管理规范化的要求,让他们面露难色,未能提交业务所需的全部材料,这些情况她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于是,她摸索出一套工作方法:如果缺少必要手续且不能当场办理的,她就手写一个纸条,告知其需要准备的材料以及准备方式,并不厌其烦地多次讲解;遇到补委托书的情形,她会拨通老人子女的电话,加上微信,通过视频来确认委托。就是这样一个细小的举动,大大减轻了许多老人的办事负累。
柔情尽责办好民生实事
经刘琦法官办理的案件的当事人均对她感谢连连,她总是笑着说:“这都是我职责所在,你们的问题得到解决,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刘琦作为一名速裁法官,平均每天开庭2至3个,通过打电话、微信沟通的案件更是不计其数。面对不同的当事人,刘琦法官坚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对我来说一判了之也许会更容易,但是我还是想从根本上解决你们的问题。”这是她经常对当事人说的一句话。所以,面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她始终保持温和耐心的态度,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全力调解,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在处理因漏水问题造成邻里纠纷的案件时,双方当事人经过她耐心地劝导,握手言和重归于好;面对外省当事人不便出庭应诉时,她积极采取网上调解的模式,使多起案件得以线上解决。
本子放在身边,责任担在肩上,法律刻在心间。刘琦法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将热情与柔情完美融合,为法治春天倾注一份心力,让司法阳光温暖每一个人,交出一份出彩的司法工作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