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船营法院以“五抓”为切入点,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在群众“急难愁盼”上再聚焦,在司法便民利民上再发力,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化纠纷、解难题。
抓党建引领提升聚民心。深化“党建+”多元融合工程,坚持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制定《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2022年度政治轮训计划》,实行“周五学习日”制度,党组会“第一议题”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23次,党组理论中心组开展集体学习研讨2次。党员干警主动融入微心愿工作。今年以来,党员干警认领微心愿66个,到所在社区开展日常帮扶、法律答疑等志愿服务103人次,切实让人民群众在细微处感受司法温暖。成立新冠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组建抗疫先锋队,全力以赴完成开辟隔离点、社区第一书记派驻、24小时卡点值勤、域外转运、参与封控单元核酸检测及密接人员流调、封控小区物资配送等急难险重任务,党群同心凝聚疫情防控力量。
抓巡回审判提质解民忧。扩展延伸“移动审判”,搭建形成了以法庭为中心、巡回审判点为支点和乡镇司法所、村两委、网格联络员为连接点的便民诉讼网络,法官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审判点”“说法点”,开展巡回审判、化解矛盾纠纷113件次。坚持“五心”工作法,持续打造“无讼村屯” “无信访村居”,源源不断向“四镇一乡”的群众传递法治正能量。组建“服务乡村振兴”审判团队,妥善处理涉“三农”传统纠纷,助力解决新业态纠纷,“吉林市某农机有限公司与吉林市船营区某精准种植专业合作社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入选全省法院七大涉农典型案例。
抓一站诉讼提档护民利。大力推进司法服务标准化、司法礼仪规范化建设,打造“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诉讼服务新格局。创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诉讼服务体系,设立“职工法律援助窗口”“涉企诉讼服务窗口”“办不成事反映问题窗口”“弱势群体绿色通道”,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在疫情期间,推行“1+2+3”诉讼服务工作法,接听群众电话500余次,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移动微法院、“云晤”智慧庭审等开展跨域立案、网上立案、远程开庭、线上调解、在线诉讼服务2742人次,电子送达1200人次,最大限度为当事人提供司法便利。
抓诉源治理提效纾民困。坚持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资源搭建“1+1+5+1”解纷平台,创建点单式专家调解服务,制定民商事纠纷“先行诉讼辅导、诉前委派调解、立案繁简分流、诉中委托调解”四步工作流程,实现“诉非衔接”向“多元衔接”提档升级,依托“诉讼辅导室”“诉调对接中心”“法院援助中心”,诉前化解纠纷千余件。针对辖区金融纠纷较多的现状,建立“法院+金融机构”解纷平台,在速裁团队设立“金融案件调解组”,分别在3个银行设立“金融案件调解工作室”,共调解金融案件2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30%。
抓权益兑现提速惠民生。针对执行案件,强化调解结案诉讼案件、已实控财产案件执前调解,从源头减少执行案件。实行“123”执行案件管理制度、执行案件重要节点告知制度,统筹管理保全案件,压降非必要保全案件,大力开展执行事务集约化管理,全力提高执行效率,线上查控6126次,执结案件1158件,执行到位金额9027.4万元。聚焦民生“关键小事”,建立小标的、涉民生执行案件台账,执行局长亲自督战,充分利用网络查控、电话、微信等线上方式,执结抚养费、医疗费、追索劳动报酬等涉民生案件33件,执行到位金额102.5万元,用“真金白银”兑现“纸上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