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终于可以过个好年了,明年开春的备耕钱也不用愁了,太感谢你们了!”村民刘某激动地握着执行法官的手再次表示感谢。12月3日,桦甸市人民法院审判庭里异常热闹,拿到执行款的村民脸上都洋溢着满意的笑容,他们还特意赶制了锦旗送到执行法官手中,对法官的尽心尽责执行表示感谢。
2021年初,某粮食收购站在21户村民处赊购玉米却未支付玉米款,经多次索要无果后,村民将其起诉至桦甸法院。经法官调解,粮食收购站负责人与21名原告分别达成调解协议,承诺在约定日期内一次性给付欠款。与此同时,法院也活封了原告650吨玉米用于还款。
然而,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事情却变得复杂起来,粮食收购站的不配合、村民的不信任、粮食价格的起伏都成为了执行中的阻力。
查封粮食当天,该粮食收购站负责人拒绝露面,院门口只有一名门卫看守。执行法官说明来意后,该门卫拒绝开门,并扬言要放狗咬人。经过长时间的周旋,门卫终于同意让执行法官进门查封粮食。粮食查封后,申请执行的村民又担心粮食收购站私卖被查封的粮食,每天派人轮流看守在该粮食收购站门口,拒绝该站售卖其他存粮。
粮食价格起伏不定。为了能够让村民以更高的价格更快地拿到粮款,执行法官决定在当地电视台发布广告,让更多的买家看到消息,以竞价的形式选择最优买家。经多方比对后,最终买家姚某以1.27元/斤的价格收购了该批查封粮食。
粮食能及时售出变现本是件好事,但是当姚某去该粮食收购站收粮时却又遭到了村民的阻拦。因怕姚某不给付现款,村民们拒绝运粮的大卡车进入粮食收购站。姚某无奈,只能求助法院。执行法官立即驱车前往该粮食收购站,向村民释法明理,承诺将全程监督姚某运粮。姚某也当即承诺,只要运走一车粮食就会立即给付一车粮食的粮款。有了双重保证,村民们这才同意让运粮的卡车进入该粮食收购站。
随着一车车粮食的运走,一笔笔钱款汇入到法院账户,村民们紧皱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了。看见法官被冻得瑟瑟发抖,他们在家里烧好热水带到执行现场,又脱下自己的棉衣想为法官暖暖身子,一遍遍地表达着他们的谢意。
整整三天,每天早七点到晚八点,装车、运输、卸粮,650吨玉米全部运走,120余万粮款也全部汇入法院账户。等到最后一车粮食交付完毕,粮食收购站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再难也要想法办好。桦甸法院始终坚持把司法为民理念融入到日常审判执行工作中,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让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底色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