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培根铸魂砺初心——吉林市两级法院开展教育整顿纪实
作者:宣教处  发布时间:2021-09-09 12:04:51 打印 字号: | |

2021年春夏,全国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在市县两级集中开展。吉林市两级法院1226名干警闻令而动,迅速掀起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激浊扬清式的“延安整风”、铸魂扬威式的主题教育。

在教育整顿中,吉林市两级法院同频共振、一体推进,在抓好“规定动作”中细化任务,在创新“自选动作”中彰显特色,筑牢政治忠诚、剑指顽瘴痼疾、坚持治建并举、砥砺初心品格,把教育整顿成果转化为推进法院高质量发展和司法为民的实效。

今年1至6月,吉林市两级法院受理各类案件46711件,同比增长21.88.%;结案率85.40%,位居全省第一,审判质效综合指标位居全省法院前三。

精准滴灌 初心使命刻于心

虽然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已告一段落,但时至今日,每到午休时间,位于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9楼的微党课视频录制间依然“红火”——老干警帮着年轻干警丰富课件内容,年轻干警则忙着给老干警录制视频。

在教育整顿之初,吉林中院就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设计实施了新的教育载体——“百堂微党课”。借鉴时下流行的小视频制作经验,对照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指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史、警示教育、党纪党规等学习内容细化为多个专题。授课人任意选题、自行备课,制作成图文并茂的PPT先在支部内部授课,最后再录制成5到10分钟的小视频上传到办公内网,供全院干警随时学习交流。

“百堂微党课”将学习教育的“软指标”变成了“硬任务”,很快形成了干警主动学的良好氛围。原计划利用4个月时间展播微党课100节,第一个月就完成了105节。目前,很多干警已在开展第二轮、第三轮的微党课录制工作。

“工作中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一把手’讲党课带学、各支部集中学的方式,确保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强化。”吉林中院机关党委负责人介绍。

     为强化学习效果,吉林中院将理论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开展起来,做到举措翻新、深学细悟、融会贯通。

--强化学习保障。对照《全国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指引》,购买了600余册学习资料。

--开展学习活动。先后组织全院干警参加党史教育、延安整风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等专题讲座和学习市委书记贺志亮专题党课等活动。对因开庭、调查、出差等事宜未参加集中学习的干警及时进行补课,确保学习全员覆盖。

--提升支部组织力。采取每周五下午学习日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三会一课”等形式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活动,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提交学习心得,及时将输入转为输出。

全院22个支部已开展集中学习12期,利用周六休息日组织“学习先进楷模,争做时代先锋”专题政治轮训2期。

紧盯关切 治建并举促长效

学理论筑忠诚,抓整改袪顽疾。

直面顽瘴痼疾,吉林市两级法院动真碰硬、治建并举,对群众举报的410条线索、梳理出的106个问题建立台账,查实一个、查办一个、销号一个,强势整改。

当下改,更需长久立。

全面加强对审判权监督管理,在汇总梳理了近3年148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新制定了四项执法司法制约监督制度、三个涉诉信访案件规定和一系列完善干部队伍建设的办法,确保顽疾得到长效根治。

“立案难”“执行难”一度是社会关注热点,也是人民法院的痛点。以教育整顿为契机,吉林市两级法院建章立制、完善服务,充分释放智慧法院建设动能,通过数据助力,让司法服务跑出了“加速度”。

全面加强诉讼服务中心窗口建设,完善了“线上+线下”的立体化诉讼渠道,专门开设“办不成事”窗口和老年人及弱势群体服务窗口,规范立案行为、简化立案流程,让当事人最多跑一次。

10点36分提交申请,11点整管辖法院审核通过,今年3月24日,一起本属北京法院管辖的民事案件,在蛟河市人民法院仅用14分钟就实现了跨域立案。不用往返几千公里在家门口就顺利地立了案,感受到法院服务便利的张先生事后把这份惊喜发到了“朋友圈”上。

在执行领域,吉林市两级法院加大线上线下查控力度,集中开展了治理“老赖”专项行动,将12人纳入失信名单,对243人采取了“限高”措施。

截至今年6月,全市法院网上立案8569件,跨域立案129件;“办不成事”窗口接待62人,解决问题41件;老年人及弱势群体服务窗口提供服务745件;执结案件11733件,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99.45%,当事人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教育整顿的成效。

情法交融 实事办实暖民心

办实事、解难题,是教育整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说好才是好。

为此,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三次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群众代表“出题”,让人民成为办实事的“阅卷人”,让法官干警成为解决“急难愁盼”的有心人。

万昌镇的孙某是12起借款纠纷案件的被执行人。今年4月,当永吉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闫锋找到她时,发现她既没有稳定收入,还带着一个上初中的孩子。闫锋回去后,多方联系帮孙某找了一份月嫂的工作,后又做申请执行人工作,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法官一个善意举动,让一个执行难案件迎刃而解,也避免了双方当事人因案结怨。

“小案”大办、实事办实,教育整顿开展以来,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吉林市法院呈现出的新变化、新气象。

回应当事人对判后答疑的需求,蛟河市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开展判后解疑的有关规定》,将判后释疑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固定下来,大大提升了群众对司法裁判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化解小标的案件执结难,船营区人民法院开展专项攻坚,执结了多起长达10数年涉民生案件。

助力辖区经济发展,昌邑区人民法院干警上门问需、贴身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将诉讼苗头消灭在萌芽。

针对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多发态势,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两级法院具有多年物业纠纷审判经验的法官开展大排查、大调研、大化解,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协调配合建立社区调解中心,并探索建立起了物业服务纠纷调解衔接机制、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两级法院联动机制和专业化审判机制,对可能引起群体性诉讼的敏感案件慎重研究,协调处理,统一裁判尺度,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经过努力,2021年以来,吉林市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的案件调撤率呈明显升高趋势,年平均调撤率从过去的68%上升至目前的87.4%,且物业纠纷受案数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截至今年6月,吉林市两级法院共为群众办实事2064件,化解涉诉信访案件151件,深入基层化解纠纷587件。

淬火成钢,砥砺奋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永远在路上。吉林市两级法院将进一步强化对队伍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打造政法铁军,不负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和使命担当。

 
责任编辑:马金鑫
联系我们
地址: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位于吉林市松江东路5号    电话:0432-63070000    传真:62489074    邮箱:jlzy63070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