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蛟河市人民法院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吉林市委、蛟河市委部署要求,切实加强对本单位教育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压实责任、夯实举措,在为民服务践初心,心系群众解民忧中真抓实干。
一、做好“接”字功课,坚持在服务上深一步
蛟河市人民法院坚持群众诉求有人接,来院群众有人管的工作理念,从立案、审判、执行工作入手,全流程做好诉讼服务保障工作,在立案阶段,设立专门咨询服务窗口和专门导诉窗口,共为群众口头答疑146人次,有效避免了诉讼的盲目性。在审理阶段,一是严格执行判后答疑制度,实行院长、庭长、办案人三级答疑制,有效解开了群众的心结和法结。共答疑各类案件120余件,有效降低了上诉率,上诉率仅为2.2%。二是在法院设立专人专岗,为群众解答问题,联系法官,使来院群众的需求都能得到尽快解决。在执行阶段,设置专人接待,并将办案法官及助理的联系方式在执行局门口予以公布,破解当事人联系法官难的问题。三是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群众代表等召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座谈会,表明了直面问题根源、坚持开门整顿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共召开座谈会1次,收到反馈意见建议7条,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期待的问题做起,做到过程受群众监督、效果让群众评判。
二、写好“调”字文章,坚持在务实上高一筹
为落实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会议“法律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群众工作。一纸判决,或许能够给当事人正义,却不一定能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心结没解开,案件也就没有真正的了结。”要求,蛟河法院坚持“调”字为先的工作理念,着力打造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一是继续加大刑事附带民事调解工作力度,共受理刑事附带民事调解案件4件,调解率为100%,为被害人挽回经济损失112.1万元。二是持续做好家事审判改革工作。家事审判团队共结案16件,调解11件,调解率为68.8%,息诉服判率93.8%。三是全面推进“道交一体化”改革。把公安交警、保险公司、医疗机构、鉴定机构的数据进行了充分衔接,道交团队共收案43件,调解成功41件,理赔金额144.29万元,当事人最快30分钟获得理赔。四是依托蛟河市委政法委“六六议事堂”,设立法官工作室,实行“一乡镇街一名指导法官、辐射多个人民调解组织”的调解模式,将民间借贷、邻里纠纷等简单案件,派发到各个乡镇,然后由民商事法官协助各乡镇街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案件,目前调解49件,使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矛盾纠纷。
三、用好“审”字法锤,坚持在成效上快一步
蛟河法院坚持能速裁均速裁的审判理念,对于来院的案件全部进行分流过滤,以最快的速度,最有人情的温度助力矛盾纠纷的化解。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民事纠纷,立案登记后全部分流到速裁巡回审判团队审理,对于可以诉前调解的案件,当日审结,不收取当事人任何费用,共审结此类案件30件。3月以来速裁团队共收案178件,占全院当月民事案件收案量的62%,审结170件,结案率为95.5%,平均审理周期仅为17天。对于不适合速审的案件,坚持质效并进,加快审理进度,法官收案后及时了解案件的争议点,找出矛盾根源,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快速审结案件。一个月以来,审理各类案件329件,平均审理周期仅为24天。
四、练好“执”字本领,坚持在兑现上先一招
蛟河法院紧盯人民群众的胜诉权益,全方位在权益兑现上出实招、求实效、动真格。共新收执行案件142件,结案97件,执行回款37.15万元,发布失信被执行人20人次,限制高消费17人次。同时出台了多项便民举措。一是利用新时代网络媒体多种渠道,向申请执行人积极反馈案件执行进程;二是采取急案专门办理措施,对农民工工资等“涉民生”案件,以急案急办、快办为原则,迅速查控,迅速执结,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三是开设特殊人群绿色通道,对身患疾病、行动不便的当事人,采用“到家”办案的方式。如蛟河法院执行干警将3万元执行款交到身患重病的黄某手中,解决了黄某来院不便的困扰。
为民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蛟河法院以教育整顿为契机,应用好整顿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履职尽责,不断取得为民服务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