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姑嫂因钱欲断魂。借问法官怎么办,深度调解消怨恨。
临近清明佳节,吉林市丰满区法院执结一起比较复杂的民间借贷拒不偿还案。
该案申请执行人田某女是被执行人曹某女的嫂子,曹某女因借款不还,田某女诉至法院。裁决书生效后,曹某女仍然未还。后田某女申请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曹某女态度极为消极,说自己投资被骗,钱要不回来,无能力偿还。并用多种手段规避执行,致双方矛盾步步升级,原本亲密无间的姑嫂关系彻底反目成仇。
此案法院2017年民事调解书裁定:一、被告曹某女于2017年6月15日前一次性偿还原告田某女借款本金15万元,于2018年3月15日前偿还原告田某女借款本金35万元。二、除上述欠款外,双方就剩余53万元债务同意另行协商解决,不在本案中进行处理。
申请执行人田某女于2018年4月9日向法院申请执行。2018年5月25日,田某女与曹某女自行达成房屋抵债协议。曹某女将房屋占比份额154542元转让给田某女。
因曹某女未按报告财产令报告名下财产信息,法院决定对曹某女司法拘留十五天的强制措施。并扣划曹某女账户存款14000元、9988元,转给田某女。
此间,田某女主张在民事调解书生效后,曹某女将名下小型汽车变更登记、房屋出售,但出售款并没有全部用于偿还债务,要求追究曹某女拒不执行裁定罪。
此时,摆在法官面前的是:拒不还钱定罪、被执行人声称自己投资被骗已无能力、还有个上五年级的学生、被执行人确有规避执行行为、双方是亲属、受伤害的是孩子、双方仇恨将加剧、关系会恶性发展。
如此种种,让执行法官十分头痛。建议走司法程序虽省心省力,但时间长结果也极难圆满。在执行难以推进的情况下,法官们并没有气馁,将执行进行到底的信心、决心未变。
在执行局长的带领下,决定另辟途径。鉴于双方面对面调解已无可能,以双方外围人员为突破口成为主攻方向。经过对外围人员的工作,经过长时间苦口婆心的说服动员,终于把双方年长的、在双方亲属间有影响力的、公职人员或者曾经是公职人员的,请到了法院。
执行法官向他们作了整个案情通报。重点讲当前双方对案件所持的态度,讲法律的严肃性,讲发展下去的严重后果,尤其讲曹某女不但不主动偿还欠款,还涉嫌转移财产,这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且曹某女的子女还在上小学,这对子女的影响是深远的,也可能影响一生。另外双方是近亲属,当事人、亲属之间今后如何相处,甚至下一代如何相处……
在双方家人、亲属的沉默中,法官们感觉这个难结的案子,终于要柳暗花明了。
当双方家人、亲属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积极主动参与调解,并主动对自己的亲属进行劝说。被执行人亲属当场表示借给部分钱款用于偿还申请人。在亲情的感召下,申请人田某女主动放弃近三万元的利息。经测算,最后执行款是22万元,被执行人曹某女当天都给付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