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法院“加强管理年”总体安排部署,吉林中院积极推进审判管理水平提升,从加强案件信息、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案件卷宗等评查活动入手,常态开展案件质量监管,规范审判活动流程,切实提升案件裁判质量。2019年1-9月,吉林中院案件发改率、息诉服判率等相关指标均有明显好转。
一是开展案件信息评查。结合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工作,要求在立案阶段严把案件信息录入标准,在案件审理阶段,由法官助理进一步复核案件信息,确保案件信息录入准确无误。同时,对更改流程信息实现归口管理,由审管办主任进行签字确认后,交技术部门进行修改。对因工作原因更改办案人、回避更改办案人、案件填报错误等案件信息更改情形定期公示。建立了被发回重审、改判、指令再审案件质量管理台账,逐案形成评析报告提交审委会讨论研究。通过常规评查、重点评查、双向评查等多种方式监管案件质量。今年8月下旬,吉林中院还率先开展了案件评查软件试用工作,对49件重点评查案件进行网上立案评查,实现重点评查案件100%网上评查。
二是开展庭审活动评查。要求所有开庭案件均应进行庭审活动同步录音录像,对具备条件案件一律进行庭审直播,1-9月中院庭审录播率、庭审直播率分别达到87.98%、30.85%,指标呈逐月上升趋势。通过开展抽取部分录播视频在院内大屏幕播放,开展优秀庭审推荐评选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和公众开放日社会公众观摩庭审等多种方式,全面推进庭审活动规范化、标准化,提升司法公信力。积极应用《庭审智能巡查系统》,实现对庭审活动全程监管,按月制发庭审智能核查报告,并上传内网供法官自我对照检查,有效规范了庭审不规范行为。
三是开展裁判文书评查。为确保裁判文书质量,吉林中院“多管齐下”,一方面应用裁判文书智能生成系统,实现裁判文书一键生成,可自动生成案号,对裁判文书准确命名。通过裁判文书智能校对系统,实现裁判文书智能纠错、自动排版和上网文书自动屏蔽,降低裁判文书出现低级错误风险。同时,还聘请《江城日报》退休校对人员,专职负责结案裁判文书文字内容校对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对裁判文书审核流程监管,通过裁判文书网上签批和电子印章应用,规范结案文书审核流程。今年6月下旬,中院还与科技公司合作,对2018年6月21日至2019年6月30日上网的6401篇上网裁判文书质量和及时性进行评测,并将错误、瑕疵问题及时反馈业务部门复核,取得较好效果。
四是开展归档卷宗评查。今年4月,吉林中院成立了智能办案辅助中心,将部分审判事务性工作进行集中管理,并将结案案件卷宗评查工作嵌入管理流程。实现了结案案件的纸质卷宗整理、电子卷宗核对、卷宗评查、装订、归档等卷宗管理全部在智能办案辅助中心完成,全面提升了卷宗归档效率。通过开展纸质卷宗、电子卷宗评查工作,确保了卷宗内案件材料一致性和完整性,为下一步卷宗综合利用奠定基础。近年来,吉林中院始终坚持归档卷宗100%评查、结案卷宗期限内100%归档、电子卷宗、电子档案100%生成。同时,通过开展电子档案网上查阅等功能,提升电子卷宗综合利用。
下一步,吉林中院将通过评查、流程管理、案件监管、数据通报等多种方式强化审判案件质量监管力度,围绕全流程管理、全指标监督、全方位考核,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监督管理水平,有效促进案件审判质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