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法院报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国家、家庭与个人的深层联系。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为全国第一批家事审判方式改革试点单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探索家事案件相对集中管辖为切入点,以审判工作机制创新为核心,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措并举,大胆探索,推动全市两级法院家事审判改革走向专业化、人性化和社会化。为了解吉林市两级法院家事审判改革,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探索建立家事案件集中管辖,实现审判专业化
新时代的奋斗,是改革不停顿的征程。既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又要让改革符合当地实际、落地生根。在推进家事审判方式改革中,吉林市中院党组调研发现,吉林市城区(船营区、昌邑区、龙潭区、丰满区、高新区)五个基层法院年均受理家事案件约为1800件,各院平均受案量均不足400件,如要求每个基层法院均设立家事审判庭,抽调专门力量审理家事案件,财力人力投入都显得捉襟见肘,同时影响其他类型案件的审理,这与改革的初衷相悖。探索出一条符合吉林市法院特点的家事审判改革之路已迫在眉睫。
“经调研、论证,我们提出将地域相近的吉林市城区五个基层法院家事案件集中交由一个基层法院管辖的设想,这既能实现家事审判的专业化,又符合当地实际,实现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吉林中院院长姜富权对记者说。
专业化的审判必须依靠专业化的审判机构和法官队伍。早在2016年5月,吉林市中院便在民一庭设立了专门的家事案件合议庭,选任3名家事案件审判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调解工作、通晓社会风俗习惯的资深法官,专门审理婚姻家事案件并负责相关指导工作,推动家事审判更加专业化、精细化。
2016年6月,蛟河市人民法院抽调1名副院长、6名女员额法官组成家事审判团队,成员全部经过心理咨询培训,其中2人取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自此开启全市家事审判改革的探索。经过一年的改革实践,2017年9月,吉林市中院在丰满区人民法院成立独立编制的家事审判庭,负责集中审理吉林市城区家事案件。还从城区基层法院抽调了3名家事案件审判经验丰富、业务精通、具有一定社会阅历、掌握相应心理学知识、热爱家事审判工作的员额法官到家事审判庭工作。自2017年10月8日,吉林市城区家事案件集中由丰满区法院管辖,永吉县人民法院依托两个人民法庭抽调专人负责家事案件审理……改革措施得以全面落实并在全市范围内铺开。
创新家事审判机制,实现审判人性化
走进蛟河法院家事调解中心,可以看到客厅、未成年人观护室、母婴盥洗室、调解室和审判庭一应俱全,随处可见以“和”为主旋律、以“情”为主格调的家事文化布设,圆桌审判庭上的“原告”“被告”换成了“丈夫”和“妻子”……“家”的氛围充满审判庭。“通过环境布设的改变,给当事人营造一个宽容、缓和的环境,减少离婚双方的对抗性,让当事人在情感上更易接受,有利于矛盾纠纷的解决。”蛟河法院院长韩继伟介绍说。
家事调查员制度
家事案件的当事人往往各执一词,查清事实的难度很大。2017年8月的一天,蛟河市铁东街道的王某以丈夫只喝酒不干活为由起诉要求离婚。为全面查清双方当事人的感情基础、夫妻关系现状、财产状况、老人子女现状和是否存在家庭暴力现象等情况,蛟河法院法官吴庆滢向辖区家事调查员时洪雁、纪学雷下发了家事调查函,两名家事调查员随即入户走访,对双方当事人耐心劝解,促使夫妻和好并撤诉。
自2017年4月,蛟河法院从辖区各乡镇、街道的基层组织聘用了56名家事调查员,他们中既有村(居)委主任、妇女干部,又有基层网格员,利用他们熟悉基层情况的特点,为法官审理家事案件提供开庭审理中无法查明的事实。该制度实行以来,共下发家事调查函63份,经家事调查员的调解,当事人撤诉5件。
诉前调解制度
今年5月14日,结婚十年的王某以丈夫张某赌博不顾家为由到丰满区法院起诉要求离婚,承办法官阅卷后感觉双方感情没有完全破裂、有和好可能,将此案件交由家事调解员林艳平进行诉前调解。林艳平将当事人和双方父母都约到调解室,双方父母都劝子女不要离婚,婆婆对儿媳说了很多知心话,张某也当场表态戒赌。王某被感动了,一家人就此和好。
57岁的林艳平退休前一直从事司法调解工作。2017年10月受聘于丰满区法院,以家事调解员的身份专门从事家事案件的调解工作。调解室中当事人来来往往,林艳平一天到晚也不得闲。“如果调解成功,不离的就让原告撤诉,调离的就找法官做调解书;调解不成功的,也劝双方接受法院判决,不要做仇人。”林艳平说。自受聘至今,经她调解,有32件案件撤诉,44件案件调解结案。
丰满区法院家事审判庭庭长于萍楠介绍说,该院聘任2名退休法官、1名人民调解员和1名退休老干部组成家事案件诉前调解队伍,每月有底薪,每调解成功一件案件给予调解费100元。2018年1月以来,4名调解员共调撤案件309件,占案件总数的27.27%,节省了审判资源,将大量家事矛盾化解在法庭之外。
婚姻冷静期制度
近日,丰满区法院受理了一起离婚案件,女方以男方对自己照顾不够为由起诉离婚,法官发现双方并无实质矛盾,向他们发出了一份婚姻冷静期通知书。“当初你们在茫茫人海中选择了彼此,许下不离不弃牵手一生的誓言,足以说明你们曾经拥有过幸福美好的过往……离婚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希望你们能理智、宽容地看待问题,用智慧和真情化解矛盾……”这是《婚姻冷静期通知书》中的一段话。经过一个月的情感缓冲,男方家庭责任感不断增强,与女方日常沟通增多,女方主动要求撤诉,从而挽救了一个濒临破裂的家庭。
在离婚案件审理过程中,引入婚姻冷静期制度,法院并不是消极不作为,而是主动了解情况,对于无原则性矛盾的夫妻双方,以告知书的方式要求夫妻双方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冷静缓和,并提供婚姻心理咨询辅导,以达到挽救婚姻的目的。在冷静期内,双方自行和解的,要在和好协议上签字,案件以调解和好结案;如逾期双方未和解,法院将继续审理。截至目前,法官在16件离婚案件中为双方确定冷静期,其中原告在冷静期撤诉的有5件。
案件回访制度
2018年3月17日,蛟河法院法官马影到天北镇巡回审判时,特意来到了天北镇土顶子村87岁的桑奶奶家了解她的生活情况。原来,年初马影刚审理了桑奶奶与6个子女的赡养纠纷,在法庭的调解下,桑奶奶与子女们达成了调解协议。在这次回访中,法官看到桑奶奶生活安好,还了解到儿女们经常看望老人。“亲情是无法割舍的。我们对所有的赡养类案件和经调解和好的婚姻案件进行回访,就是要既实现法律的公正,又化解家庭矛盾,让家庭充满亲情。”马影说。
丰满区法院副院长姜丽萍向记者介绍,该院立足工作实际,结合家事审判工作特点,制定了《家事审判工作流程》《案件诉讼指引》《家事审判庭操作指引》《家事调解员工作规范》《调解中心工作规则》等规范和预立案制度(即诉前调解制度)、冷静期制度、财产申报制度、心理疏导制度、家事调解员制度、跟踪回访制度和家事调查员制度等审判工作机制。
自集中管辖以来,丰满区法院家事审判庭3名员额法官共新收家事案件902件,结案780件,结案率达86.4%,其中648件以调撤方式结案,调撤率达83%。
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实现调解社会化
近日,在审理一起离婚案件中,丰满区法院法官杨大勇在送达及调解过程中发现,被告李某思想严重偏激,可能存在人格障碍,面对法官时情绪特别激动,不配合法院工作。在极力稳定其情绪的同时,杨大勇及时与北华大学心理学专家联系,聘请专家对李某进行心理疏导。现在李某的情绪已得到有效缓解,并配合法院接收了起诉状、开庭传票等材料,目前该案尚在审理过程中,心理疏导工作也在及时跟进。
8月8日,永吉法院岔路河人民法庭副庭长王志刚第五次前往省城长春市,联合省市两级妇联、社区调解员和专业心理咨询师为一件抚养权纠纷案件再次努力做调解工作。
白某(女)与马某(男)于2016年离婚,女儿由马某抚养。婚后两人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10岁的女儿觉得自己在新家是多余的,父亲的关心越来越少,遂经常向母亲白某抱怨,并要求与母亲同住。白某到法院起诉要求变更女儿的抚养权。案件受理后,王志刚认为变更抚养权事小,孩子的心理健康事大,遂前往长春市了解发现,马某十分疼爱女儿,只是平时交流沟通不够,没能很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孩子又过于敏感,误以为父亲不爱自己。
为了解父女内心真实想法,王志刚特意邀请了省市妇联、社区工作人员以及东北师范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和心理咨询专家分别对父女两人进行心理辅导。经过疏导,小女孩的心结被一点点打开,表示愿意和父亲一家生活,马某也当众承诺要转变教育方式。最后,妇联心理专家和家长还互加了微信,便于保持联系,巩固心理疏导成果。
今年,全市法院通过与妇联干部配合,聘请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咨询15次。“构建多元化解家事纠纷调解平台,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联动化解家事纷争,能够避免当事人产生情感敌对,促进双方交流,实现实质正义。”永吉法院副院长邓永刚说。
据吉林中院副院长吕建萍介绍,在家事审判改革中,吉林市法院借助各方面社会力量,建立起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将调解工作贯穿于家事审判活动全过程。2017年,分别与妇联、民政、公安、教育等签订了《共建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实施方案》《建立解决婚姻纠纷联动机制的若干意见》《建立反家暴人身保护机制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共建家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实施方案》,为全面开展家事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联合搭建了家事矛盾纠纷网络解决四个平台:与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家事矛盾纠纷服务平台;与市乡村三级妇联的化解家庭矛盾纠纷服务平台;与民政的化解婚姻矛盾纠纷服务平台;与各中小学法制辅导员的化解涉及未成年人矛盾纠纷服务平台,整合了社会各界力量来化解家事纠纷,提高了各部门对家事纠纷化解的参与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家事纠纷。
吉林市妇联主席刘振华在调研蛟河法院家事审判改革工作后指出:“法院为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作出贡献。”吉林省妇联主席李晓英认为:“蛟河法院动员社会多方力量化解家事矛盾、充分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做法值得向全省推广。”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法院将继续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家庭的温馨。谈到家事审判改革的下一步做法,姜富权表示:“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将案件审判由侧重财产权益保护转变为全面关注当事人的身份利益、人格利益、情感利益和财产权益,充分发挥家事审判的诊断、修复和治疗作用,为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贡献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