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问李法官是贵院的工作人员吗?我们想核实一下人员的身份。”某银行的工作人员。
“您好,我接到了法院人员的电话,让我下周一到法院取开庭传票,请问你们院有这名法官吗?”某案件当事人。
最高法院要求,法官在执行公务中需要2名法官同行,并同时出示工作证、执行公务证、持有介绍信、裁判文书或相关凭证,方可办理法院执行业务。但却往往有一些胆大包天的不法人员,利用法院公开信息不对称,社会公众对法院工作流程不熟悉,冒充法院工作人员实施诈骗活动,不仅造成法官身份真假难辨,高明骗术也让无辜群众屡屡上当。给国家司法机的关公信力,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危害,社会影响恶劣。
为防止当事人上当受骗,吉林中院在深入推进司法公开活动中,又出新招,将法院所有在编干警个人基础信息全部上网公开。公开内容包括人员姓名、民族、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学历、现任职务和法官等级等,并配有人员照片,法院所有人员信息一目了然。
采取对法院所有人员信息上网进行公示,在我省法院系统尚属首例,通过信息公开不仅压缩了诈骗人员实施诈骗的空间,同时也拉近了与案件当事人的距离感受。
法官肩负捍卫法律的神圣职责,在每一起案件中不仅要秉公执法,而且对待当事人要起到释法明理的只能,做到案结事了。通过公开法院人员信息,旨在营造公开、透明的司法环境,同时,也便于当事人对法官司法行为进行监督。下一步,吉林中院还将采取多种公开方式和渠道,服务当事人参与诉讼,规范法院司法审判活动和法官审判执行工作落到实处,也欢迎社会各界群众关注吉林法院、关注法院司法审判工作。
更多信息请访问: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公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