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法官
作者:孙兆强  发布时间:2016-05-18 16:02:51 打印 字号: | |
  一直以来,先进人物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也不断涌现出不少法官模范,如黄志丽等法官,他们通过自身的辛勤,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维护法律的正义与公平,极大地提升了人民法院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法院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好法官,对提升法院司法能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极为重要。西方法理学巨擘德沃金说过: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是帝国的王侯。由此可见法院在权力分支体系的重要性及法官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角色。作为肩负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职责的法官,每一天都要面对诉争矛盾双方,承载着当事人对公正化解纠纷的希冀,在行使手中职权时已不再是简单的法官个体而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法官是如此之重要,那么法官如何才能担当法治的担任,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法官?

  一、做一名合格的法官必须要政治坚定

  法律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从来都是为政治服务的。我们所要建立的是一个和谐的社会,这是全体法官办案的根本出发点。从强调“当庭宣判”,到“调判结合”,再到“调解优先”,无不体现了司法对不同时期政治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积极回应。法官讲政治的要求,就是要增强法官对司法人民性的政治认同,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以社会发展的大局为重,而不是就案论案、孤立办案。要重视坚持和谐司法、能动司法的审判、执行理念,特别重视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做一名合格的法官必须要业务精通

  所谓业务精通,就是指能够熟练地掌握和灵活、准确的运用国家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这是成为合格法官最基本保障。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出色的业务能力是无法承担法官这项工作的,是无法在竞争的环境中立足的。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新时代法官的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就当今社会来说,社会知识的增长速度是过去千年的几倍,社会知识的蕴含量是过去千年的几十倍。时代的飞速发展不能要求我们完全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时代的飞速发展又必然要求我们具备一个相对完善的学习技巧。这是因为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碰到需要我们用新知识、新经验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只具备丰富的法学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新时期的合格法官不仅应当是学者型、专家型的,更应当是检索型的。所谓检索型,简单来讲,就是要了解某项知识的构架,能够熟练应用各种学习的辅助器具,做到方便快捷地一查便清,一查便明。

  三、做一名合格的法官必须要品德高尚

  德,就是要有高尚的品德,这是做合格法官的基础和灵魂。我们传统的儒家道德十分注重个人品德修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说法,其内涵,就是要更加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

  有了“德”才能取信于人。都说市场经济是信用的经济,法官就更需要公众的信任,只有公众相信法官的个人品德,相信法院审理案件无私,才能尊重法院的裁决,尊重法官个人。反过来,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对法官的人品就先不信任,对法官在诉讼过程中的做法疑虑重重,必将影响法院的工作,本来能调解解决的问题就是调解不下来,当事人会认为法官在调解当中肯定要偏袒对方,即使法院最终做出了正确的判决,由于当事人不信任法官,可能还要上诉、申诉,既浪费了审判资源,又增加了当事人的负担。

  有了“德”才能保证当好法官。我们讲德才兼备,德,永远是“才”的灵魂。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法官业务精通,却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他可能要徇私枉法,这时候他的才干就成了他枉法裁判的工具,越有才也就危害越大,这就叫为虎作伥。为什么法院在教育整顿中总提对待当事人冷、横、硬、冲这个问题呢?就是因为有的法官不注重个人品德修养,不谦虚,高高在上,高人一头,不去设身处地的为当事人想一想,不体谅别人的苦衷。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些话:“官司一进门,双方都托人,”“大盖帽,两头翘,吃完原告吃被告。原告被告都吃完,还说法制不健全”,这对法官的形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俗话说:无风不起浪,这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也有这样的法官,他们利用手中的特权向当事人索贿、受贿。我要提醒这些人,中国有句古话:“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众目睽睽难逃脱”。只有树立“人民公仆”的思想,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才会尊重你、信任你。法官应能够以自身的言行来创新创建并维护法官文化。法官职业历史悠久,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法官文化的建立才能使其真正使法官这一职业得到人民的尊敬。没有职业文化内涵的法官职业是没有说服力的。要让社会尊重法官,首先法官要尊重自己的法官身份。不仅遵守《法官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及最高法院对法院干警提出的“五个严禁”、“八个不准”这些条文的规范,更应在心中形成自重自律的、无形的、文化层面的强大自我约束意识,努力培养一种法官的自身文化,在法官职业队伍中形成良好的专业文化氛围。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换位思考是一个很好有用的方法,传统文化中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进一步有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工作起来就有了积极性,钻研业务就有了动力,就具备了做一名好法官的基础。

  四、做一合格法官必须要清正廉洁

  保持清正廉洁,是法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淡薄于物质利益追求,从而保证在履行司法审判职责时能够心无杂念,公正执法,维护法官职业的尊严。

  1、慎独慎微,防微杜渐

  “慎独”就是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出入“无人之境”能够时刻检查自己不做有违道德和法律之事。“慎微”就是要从小事入手,洁身自好,古人云:观小节可以见大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不忍则乱大谋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做到慎独慎微,才能保持一身正气,才能取信于民。

  2、要慎始、慎欲、慎友

  “慎始”就是一开始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旦误入沼泽不能自拔,就会一步步走向深渊。传说明朝朱元璋时期,他的一个轿夫穿了双新鞋,抬着朱元璋到城外视察,走在小河边的路上,一开始这位轿夫还是择路而行,就怕弄脏给了他的新鞋,走着走着不小心踏进了一个泥坑,弄得他满鞋都是泥,此后,他便不再注意脚下,而是随意往前走,再也不管他的鞋是否再次弄湿弄脏,这说明从一开始就要管住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

  “慎欲”就是要控制自己的欲望,特别是对物质利益的不正当的追求。唐代名臣魏征说过:“骄不可长、欲不可从、乐不可极、志不可满”,时刻控制自己的欲望,生活要俭朴,惟有俭朴,才能树德,惟有俭朴,才能养廉,才能保持良好的生活情趣。

  “慎友”就是在交友方面要谨慎,要有选择。著名文史作家郑逸梅先生说过:不与富交,我不贫;不与贵交,我不贱。自感不贫不贱,就能常处乐境,于身心为益。所以要保持着一份淡定,坚守住清贫,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避免不良嗜好,始终做到自警、自省、自律。

  总之,要做一名合格的法官,任重而道远,但为了祖国法治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为了人民生活的幸福与安康,为了社会的繁荣与和谐,我们会努力的。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是我们作为法律人一生的追求,惩恶扬善是我们的义务,敢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我们的道义所在,构建社会和谐是我们神圣职责的归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审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责任编辑:王佳宁
联系我们
地址: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位于吉林市松江东路5号    电话:0432-63070000    传真:62489074    邮箱:jlzy63070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