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这一职业古今中外都是受人倾慕和敬仰的,身披法袍端坐在肃穆的法庭之上,手执法槌敲响正义之声,此时此刻,法官就是法律规则的代言,就是公平正义的化身。
细节成就完美,平凡孕育伟大。无数法官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办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涌现出了许多人民满意、清正廉洁的好法官:如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好法官——宋鱼水;无私奉献,死而后已的好法官——邹碧华;为政清廉,秉公执法的好法官——谭彦;丹心护法,群众信赖的好法官——黄志丽。这些优秀的法官无一不以其公正、廉洁、高效、文明的司法形象被人民群众所敬重,这些优秀的法官也代表了千千万万奋战在第一线的法官们在清贫中坚守正义,在浮华中恪守良知。
以黄志丽等优秀同志为榜样,我们要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勇于知错改错,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三严三实,忠诚使命,敬业奉献,做党和人民放心、满意的好党员、好法官。要用责任心传播社会正能量,用敬畏心传承法治公平正义,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争做一名心中有党、心中有责、甘于奉献、敢于作为的法院人。
要常修为政之德。法官干警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司法的公正严明。作为一名法官,要有高尚的品行,要有坚定的意志,要有渊博的学识,更要有严明的职业操守。“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只有行得正判得公才能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才能彰显法律公正威严。
要常思贪欲之害。“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要做到清正廉洁,就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树立执法为民的坚定信念。要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用正确的三观构筑抵御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时刻做到慎言、慎行、慎独、慎微。
要常怀律己之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法官要坚持自律自省,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自律性。在工作中、在生活中都要高标准、严要求、勤自省、常律己,只有常怀律己之心才能够按照党章党纪、法律法规时时约束自己,才能够端坐法庭、手执法槌始终公正公平。
要常励奋进之志。博学慎思,明辨笃行。伴随着经济新常态在司法领域的逐步显现,新形势、新知识、新问题、新矛盾也在逐步显现,想做一名好法官就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常励奋进之志,常树求学之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要学以致用,行要灵活实践,优秀的法官在博学的基础上结合国情、社情、民情才能更好处理矛盾纠纷。
要常怀亲民之情。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法”是人民之法,“官”是群众之官。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让干部实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在实际工作中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才能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落到实处。“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做法官要有善心,要有爱心,要给百姓讲真话、办实事,从而赢得老百姓的信任,从而让老百姓体会到“法官胜似亲人”。
依法审判,公正执法,法官要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真真切切为群众跑腿,常怀亲民之心,常念为民之责,常思富民之策,常兴利民之举,群众才能看见司法的肃穆,看见法律的尊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黄志丽精神为法官树立了学习奋进的榜样,也鼓舞着千千万万基层法官恪尽职守,砥砺前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法官的公正义良、清正廉洁正是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一点一滴实现。坚持谨守廉正底线,把廉洁司法、服务于民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遵纪守法、洁身自好,不为欲望所绊、不为权力所羁、不为名利所累,秉持职业良知,恪守职业道德,实现法官清正、法院清廉、司法清明。
公正义良之法,清正廉洁之官。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法官要用钢铁的意志,廉正的精神去做一名合格法官,去守护社会公平正义。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我所追求的是法官职业的理想,所坚持的是法律文化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