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来法院工作已经两年有余,还记得刚进入法院工作的时候,对于一切都是懵懵懂懂的,但是以自己能进入到法院工作、成为一名法官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随着办理案件的数量、类型不断的增多,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法官朱笔一落生死攸关,法官所肩负的责任和重担。西方法理学巨擘德沃金说过: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是帝国的王侯。法官在法治国家建设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值得我们去深思。
通过对邹碧华、黄志丽等优秀法官、先进模范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首先必须具备的硬件条件是法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法官办理的案件类型多而复杂,所涉及的法律是方方面面的,我国也不断的通过出台新的法律和司法解释来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这就要求法官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丰富法律知识。法官要具备的不仅是过硬的法律专业知识,还应具备相应的办案能力,如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分析辩证能力等。作为法官更需要博学,不仅要精通法律,还要熟悉和掌握其他的知识,如办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案件就需要法官对相应的专业术语、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更准确的还原事实,作出公正的判决。同时,法官还需了解时事和政治,了解更多的国家方针、政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用好手中的权利,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我们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广泛学习,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做好公平和正义的守护者。
其次,做一名合格的法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法官要忠于法律,要把维护公平和正义作为一种信念,要将法律作为一种信仰,如果法官都不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又将如何去维护公平和正义。有职业操守的法官,需要具备理性思维。法官每天要面对各类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纷繁复杂,作为裁判者,要求法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的思维,不能只凭自己个人的喜怒憎恶去判断问题,更不能携欲裹私。法官更需要坚守良知,朝鲜族有句谚语,不要让你的能力超越自己的品格与良知。司法良知是法官作为司法主体时所具有的一种法律职业良知,它建立在对人情世故的把握和对人性的洞察之上,是对善恶正误的理性判断,体现出法官的司法理念、职业道德、责任担当等内心意志。法律不外乎人情,施法的目的本来就是重点保护社会弱者。法官在裁判的过程中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仅要公正裁判,其思想和灵魂还应有强烈的人文情感的支撑,对普通民众保持一种朴素的情感,良知和道义的人文品质构建了法官职业道德的基石。
同时,做一名合格的法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法官的工作繁重而琐碎,近年来,随着案件的增多,法官的工作量大大加重,我们经常在报道中看到有些年纪轻轻的法官英年早逝,在惋惜的同时,更加提醒我们,要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在闲暇之余锻炼身体,这样也能为我们更好的工作提供保障。
第四,作为新时期的合格法官,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首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法官的基本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因不同的职业其价值观念也大有不同,而同一人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作为一名法官,定纷止争,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忠诚、公正、廉洁、为民”的核心价值观则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价值观念。其次,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人民对我们的基本要求。我们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我们是人民的公仆。作为一名法官,手中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也就是手中的审判权,而这种权力的行使,大到可以剥夺人的生命、剥夺人的自由,也可以进行经济制裁,既可以挽救一个企业,也可以宣告一个企业破产等等。我们作为法官,我们的职责就是化解纠纷,消除人民内部矛盾,为人民办实事的,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到纠纷发生地去调查研究,将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化解在老百姓的家里。再次,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党对我们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法官,职责就是依法履行自己的审判职能,化解纠纷,为当事人解决矛盾,解决急需解决的难题,尽量将纠纷解决在人民内部,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要心系于民,情系于民,利谋于民,真正办好自己职责的事,办好老百姓身边的事,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你所作所为能得到当事人的赞同和认可,即使是普通平凡的岗位,你也能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为法制事业的进程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头顶国徽,身穿法袍,手拿法槌,心怀天平,这就是法官的形象,法官是正义的使者,是公平的象征,是法律的守护神,他用法律这柄正义之剑,与一切非正义的力量作斗争。每当我穿上法袍,我都能感受到我身负的责任和使命;每当我看到当事人因纠纷得到解决而露出笑容时,我都由衷的感到开心与欣慰,这就是法官的快乐所在。我真心的热爱我的工作,我将用我的全部热情无怨无悔的奋斗一生,对得起当事人的每一声法官,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