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建设 > 党建园地
爱你所选,实现价值
作者:赵?埔  发布时间:2015-05-15 16:01:51 打印 字号: | |
  华东政法大学的《韬奋芳华》杂志在2013年9月的第32期人物专栏中有过名为《优秀,是一种品质——专访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的一篇报道。文章的开头对邹碧华介绍如下:“他是一名学者型的法官,二十余年精于法律,优秀已经成了他的一种内生品质;它是一名法院的管理者,知识渊博,把推动司法进步作为自己的追求;他是一名乐观主义者,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历史,中国司法的进步有赖于每个人的参与。他就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

  还记得应该是2014年12月10日,朋友圈开始疯传“上海47岁高院副院长邹碧华突发疾病去世”的消息。第一感觉是难以置信,毕业前在华政园大礼堂聆听毕业讲座的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昨日,却突然传来他逝世的消息。直到各大网站都发布了这一新闻,才在遗憾中告诉自己这是真的,天妒英才,那个在毕业前的讲座上侃侃而谈的学者型法官已经走了。邹碧华老师是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始终记得,最后一次见到邹碧华老师,是在2014年5月20日,那是一场面向研2014届毕业班全体同学的毕业生教育专题讲座上。当晚邹碧华老师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来得及吃晚饭就开始给我们进行讲座,一直坚持到当晚的九十点钟。毕业之前的5月,大家忙着毕业、忙着落户、忙着搬家......由于当时很多人工作已经定下来了,所以一开始参加这个讲座的心态,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其实是有些不情不愿的。开场半小时之后,我发现自己开始认真的聆听这一讲座,周围的同学们也从都渐渐被邹老师的讲座内容所吸引。邹碧华老师是很有魅力的人,这次讲座对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有所影响。

  对于已经或即将离校的毕业生,邹碧华老师建议:“要喜欢自己做的事情,这样才能享受,才能找到成就感,这才是一种聪明的做法。我们常常需要静下心来去思考,正在做的事情能获得什么成就。或许这能够让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恢复平静,使其重新面对自己的生活,又能维护公平与正义。也就是说,找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或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会带来快乐,带来幸福。”当时正逢吉林省的公务员考试笔试结束、面试之前,心中是有些焦虑不安的。虽然报考了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却也对于未来有种深深的茫然。在他的讲座中,我感受到他对于理想的坚持,对于法官这一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自豪,以及对于人生的深刻感悟。他的学识、人品与工作态度都让我折服,让我重新审视了法官这一职业。从邹碧华老师的身上以及他的谆谆教诲中,我感悟最深的就是要对你的职业充满尊重和热爱,这也是接下来我将要一直坚持的。

  邹碧华老师已经在上海法院工作了25年,从书记员到法官,从高院研究室主任、庭长、基层法院院长到高院副院长,他始终保持着对法官这一职业的热爱。做一名法官的时候,邹碧华老师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研究法律问题。他平时的工作就是围绕在案情和法律之间,所要做的即是彻底地研究案情,不断磨练自己运用法律的知识技能,并在实践法律的同时积极地撰写与实务相关的文章。除此以外的事情就很少关注,这时他的心态可谓是一名追求司法严谨的学者型法官。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庭长的时候,作为庭长,一方面在案件的判定上需要有坚实的法律功底作为依据,另一方面,对于报送到高院进行审核的疑难案件的定夺需要全局性的考量,他认为对一个疑难案件的定夺不仅要考虑相关的法律规定问题,还需要考虑到社会的影响、法律的伦理等各个方面。这时他的心态则一半是一个法律精髓的追随者,另一半则开始了全局性的思考。在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做院长的时候,作为基层法院的院长,关于法律专业技能方面比重有所减少,剩下更多的是关注法院的长远发展、制定发展措施等等。作为一个基层法院的领导者,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要做的不只是单纯地去研究某一个法律问题,而是应该作为一个带头人,去带领整个团队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从一个纯粹的法律研究者转变为一个以管理为主的领导者。从法官时期追求司法严谨的学者型法官,到庭长时触类旁通的学习,再到院长时带领法院取得卓越成绩,邹碧华老师始终保持着对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力的心态。从基础的法律问题的研究者到管理研究法律的工作者的领导,邹碧华老师始终保持着对法律的热爱,这也就是他所谓的对工作的一份尊重。

  邹碧华老师曾说:“你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首要前提是你想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同样你想成为一个好法官的前提是你想要成为一名好的法官。”他认为“从事一份职业之后,你一定要去热爱它,如果你自己觉得这份职业是没有意思的,或者说,你觉得实在是没有办法要养家糊口必须得做,你是不情愿的,那么你无论如何都做不好。”他曾说,“当你下定决心把职业变成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以后,就会想要用这个理想或追求来指引你,觉得这个是为理想付出的代价,你就会很耐心地去接待当事人,就不会觉得这是难以忍受的东西,因为这是你本就应该承受的。”

  邹碧华老师在《青年干警的职业规划》讲座中提到:“法官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社会的栋梁,这个概念我们始终要有。一定要有法官是精英的这个意识,这是我们的荣誉感所在。......我们要把追求法治理想种植在现实的土壤之中,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一定要在我们身上完美地结合起来。要做到这点,要想让自己数十年孜孜不倦地追求一个东西,就要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认识到现实的残酷性,残酷到可以粉碎我们任何的梦想,包括剥夺我们的生命。每一个人在世界里要学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和超越。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必须适应现实,不应该让社会来适应我们,但去适应现实不等于埋没我们的理想,认清楚社会现实的残酷性,正是为了更好地保持好自己的理想。......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实的挑战性、客观性。我们在学校里学了很多东西,但是一回到现实,这个地方没有用,那个地方也没有用,或者说现实和我们学到的情况不同,放在这个地方行不通,大家一定要对这个有充分的认识。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包括我读完博士回来以后,有一段时间,而且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很多人对我说,你那是书本上的东西,现实中是行不通的。他们的一句话就可以否定你,让你很窝火。好多年以后,我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掌握了话语权,我最初回来的观点和我掌握话语权后的观点没有任何改变,这就是现实的挑战性。你要让自己站得住,要别人接受你的想法,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同一句话怎么表达,几年的磨砺让我改变的不是观点,是表达方式,是分析的方法。同一件事情,我事先会做很多功课,要事先把观点阐释得特别清晰,给我发言的时间只有3分钟,我不能讲任何废话,让别人清晰地看到正反两面的效用。这种功课我们有多少人在做?每个人对现实的挑战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同样是战斗,不打无准备之仗,把任何事情视为一次挑战,自然不会去放弃。把手头的每件事情去做好它,你手头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智者之智不在于对现实的抱怨,而在于从现状中挖掘自己能够实现价值的地方,也正是在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才能推动现实的进步。”对刚刚走出校园、进入工作岗位的我来说,选择了自己喜爱的职业,有幸从一名法官助理做起,又正逢司法改革的春风,我要时刻铭记邹碧华老师的教诲,向邹碧华老师学习,爱我所选,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实现自己的价值。
责任编辑:王佳宁
联系我们
地址: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位于吉林市松江东路5号    电话:0432-63070000    传真:62489074    邮箱:jlzy63070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