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建设 > 党建园地
向邹碧华同志学习心得
作者:立案一庭 李昂  发布时间:2015-04-21 14:48:56 打印 字号: | |
  1963年的3月5日,毛泽东主席为英雄战士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一时间,在全国上下、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无数以雷锋同志为榜样,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学雷锋”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一股人文思潮,释放了人性中真、善、美的因素,并体现在个人和集体的行动上。

  52年后的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做出重要批示……

  其实,早在习主席做出批示前,对邹碧华的纪念就早已经开始了。当今的科技如此发达,在邹碧华同志离世的第二天一早,就有相关的消息推送到我的手机里。最开始是在我同为政法院校的同学圈里传播,紧接着是从事司法职业的同事圈里,再其次我发现我身边不少朋友也知道了邹碧华。

  仿佛就在一天的光景,邹碧华同志就广为民众熟知,而且纷纷为邹碧华的离去表示惋惜。甚至连众口难调、众说纷纭的网络上,也是罕见的“一边倒”的评论。

  网友观点保持了高度的统一:基本都是在颂扬和怀念邹碧华同志。

  从我这几年的工作接触社会的经历来看,可能我本身没有那么广博的见闻,但是我身边的很多比我年长的同事和朋友们也有和我同样的看法,我们极少见到这样的情况:排除一些与其本人熟识,以及本身在法检系统工作、对司法行业有所了解的人员,广大民众在对一名高级法律官员没有任何认知的情况下,在没有组织、不带有任何目的的情况下,自发的一致给予其高度评价。

  起初我也心存疑惑,我对邹碧华只曾耳闻,素未谋面,我想知道为什么这些和我一样不了解邹碧华的人如此评价邹碧华。但是随着各种新闻媒体对邹碧华的报道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具体,邹碧华的形象在我面前就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生动了。

  邹碧华同志1967年出生在江西奉新一个农村家庭,自幼家庭贫困却聪明上进,先后就读于北大经济法系和北大国际法系,取得博士学位。邹碧华毕业后进入上海高级人民法院,通过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逐渐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法官,先后担任上海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务。

  邹碧华同志对民商法、诉讼法、国际经济法都颇有研究,在自身承担繁重工作的同时,积极培养后进法学人才,在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高等院校任导师,指导研究生。

  邹碧华同志在自己任职的长宁区人民法院、上海高级人民法院期间,注意总结司法工作规律,统一案件评审标准,建立一系列案件考核机制,保障程序实体公平正义。

  邹碧华同志不仅研究先进工作方法,还经常在全国各地奔波,将上海法院系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供给其他地区学习借鉴。他也经常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法院系统学习班里作为教师为其他法官学员授课。

  邹碧华同志作为有实践经验的高学历专家型法官,不仅在法律实务中有所贡献,还著述颇丰。他先后个人专著或与他人合著《证券民事赔偿司法解释第展开与评述》、《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合同解释论》等多部著作,发表了《国企改制中劳动关系之司法认定初探》《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证据规则》等多篇学术论文。他所著的《要件审判九步法》更是被很多法官同行置于案牍以便翻阅查询,成为审判实务经典著作。

  我的一位同事曾经有幸听过邹碧华的授课。她对邹碧华授课的印象就是“很多疑难复杂的问题,邹碧华几句话就点开了”。据她回忆,邹碧华甚至在两个月的培训时间里完成了一部20余万字的著作,而这期间邹碧华白天还要为学员上课。

  在邹碧华事迹报告会上,邹碧华的妻子讲述了邹碧华的一些生活中的小事:邹碧华为孩子解答问题,抓住要点,三言两语问题迎刃而解;邹碧华不是一个书呆子,而是文体方面的积极分子,在学业之外有很多爱好;邹碧华不注重物质享受,妻子给他用挖耳勺挖耳朵是他最享受的事等等。

结合了这些信息,邹碧华同志的形象逐渐在我面前清晰,我也明白了邹碧华为什么被那么多素不相识的人怀念。

  他的亲人怀念他,因为邹碧华是他们的亲人,有血浓于水的情缘;法院系统的同行们怀念他,因为在他身上有法院人自己的影子;普通民众怀念他,因为他是一个爱护妻女,珍惜家庭,工作上进,勇于担当的人,他具有的优点寄托了普通人的美好愿望,符合他们的期望。

  我们怀念邹碧华,并不仅仅是怀念邹碧华,更是怀念邹碧华的种种闪光点散发出的人性光辉:他勤奋、博学、志存高远;他忠诚、笃实、秉持公心。他为官不自傲,治学不自满,居功不自傲,做人有担当。

  我们怀念邹碧华,最重要的是要学习邹碧华。邹碧华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为人民法官,在不同的位置上,在演绎不同的角色中都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在公众期待的路上走着。

  52年前,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激励了整整一代人投入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52年后,习近平主席的批示符合了广大群众和全社会对真、善、美的渴望,符合了社会主义道德观、事业观对奉献和热忱的期待,也必将激励无数人向邹碧华学习,必将激励无数人以更好的自己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必将激发出全社会的正能量。
责任编辑:王佳宁
联系我们
地址: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位于吉林市松江东路5号    电话:0432-63070000    传真:62489074    邮箱:jlzy63070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