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焦点图片
勇立潮头破坚冰
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整治“六难三案”问题纪实
作者:文:孙丽萍 闫志东 赵跃武 图:贾志良 郭磊 杨栋宇  发布时间:2015-02-02 10:14:11 打印 字号: | |
  • 吉林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姜富权和部分班子成员共同接待案件信访当事人。
  • 吉林中院立案窗口法官耐心解答群众法律咨询。
  • 吉林中院开通互联网诉讼服务平台网站,拓宽监督渠道。
  • 吉林中院将诉讼须知、文书样式上墙公开,为当事人诉讼提供便利。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关系案、金钱案、人情案”的“六难三案”问题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损害了法院形象,有人称之为“司法的坚冰”,如何破冰,各级法院都在艰难探索。

  2014年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深入整治“六难三案”问题加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通知》,向全国法院吹响了集中整治“六难三案”的号角。

  一时间,全国法院系统掀起一股破解难题的热潮。吉林中院人随潮而动,在松江岸边奏响整治“六难三案”的强音。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

  这一年,以姜富权为院长的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领导班子以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司法公开为手段,以司法公正为目标,依托信息化、借力新媒体、卯足精气神,直击“六难三案”痼疾,立案服务、案件执行、廉政监督等各项工作举措频出,亮点纷呈——

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5335件;审执结各类案件4972件,同比上升5.99%;结案率93.2%;案件调撤率18.67%;案件综合执结率同比上升4.4个百分点,恢复执行案件结案率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司法救助缓交金额百余万元,同比上升55.1%……

  一组组数据,凝聚着吉林中院人的司法智慧,融注着吉林中院人的为民情怀,也饱含着吉林中院人勇立潮头破坚冰的艰辛与执着。

  破“立案难”坚冰——让窗口服务“招牌”亮起来

  “立案难”究竟“难”在哪里?

  曾有学术文章实证分析:“立案难”主要表现为当事人不方便、立案法官不负责、法律规定不明确。

而对一般人而言,“立案难”无外乎不方便立案、不懂立案规则、立不了案。

  其实,这些“难点”在不同法院、不同立案环节,各有不同,各地法院的“处方”也不尽相同。而且,随着相关法律的修改完善,此前因法律的笼统规定,致使无法立案等难题也逐步消解。

  那么,就吉林地区来说,“立案难”又“难”在何处?这层“坚冰”该怎么击破?

  “不能简单就事论事,要把‘立案难’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作为司法作风问题一并解决”院党组书记、院长姜富权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指明了清晰思路。

  吉林中院首先基于群众诉讼能力、条件差异而存在的实际“难点”,确立了“依法保障人权;方便群众诉讼;改进司法作风”的立案工作目标,有针对性建立完善立案服务机制。他们从便民、利民着眼,营造温馨诉讼环境,改造了近千平米诉讼服务大厅,设立诉讼引导、立案审查、立案调解、救助服务、查询咨询、材料收转、判后答疑、对下指导等八大功能服务区。安装安检门、电子触摸屏、电子滚动显示屏等便诉设施,设立导诉台和导诉员,并在立案区域,将诉讼指南、风险提示、案件流程、收费标准等上墙公示,为群众诉讼提供最大便利。在立案等候区,桌椅、电话机、复印机、饮水机、纸笔、常用法律文书样式也一应俱全,使每一位来诉群众都能感受到司法的人文关怀。

  为杜绝“生冷硬横推”等影响当事人行使诉权的问题,吉林中院从作风建设抓起,加强窗口服务管理,制定落实《窗口服务制度规范》,细化文明接待、司法救助、首问负责等十项具体服务内容,对窗口法官着装仪表、举止言行、服务态度、工作纪律都做了严格规定,要求立案法官微笑服务,具体做到“三声”,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五个一样”,即生人熟人一个样、公民法人一个样、外地本地人一个样、干群一个样,标的大小一个样。

  为保障当事人高效便捷诉讼,吉林中院推出“五个一”服务机制,即一次性诉讼引导、一次性信息查询、一次性材料补正、一次性答疑解惑、一站式立案服务,所有案件从诉状递交到诉费缴纳的每一环节都在案件受理台依次完成。诉讼材料齐全的一小时内便可办完立案手续。对追索赡养费、抚育费、养老金、劳动报酬争议等案件,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立案程序,使当事人纠纷尽快得到解决。

  吉林中院还根据群众差异化的司法需求,推行预约立案、网上立案、上门立案等诉讼服务,对交通不便、行动不便、书写不便的当事人,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诉讼便利,极尽所能为当事人减少诉累。2014年,通过预约立案、网上立案、上门立案近百件。

  如今,走入吉林中院诉讼服务大厅,耳边总能传来温馨亲切的问候,当事人不再为解决一个简单问题,两趟三趟跑法院,更不必为交一份诉讼材料,三番五次找法官,“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句问候暖心,一杯开水相待”的热情接待,“少跑一次腿、少找一个人、少等一分钟、少费一点心、少误一次工”的周到服务,让每一位诉讼的群众都能感受到来吉林中院诉讼真的不难。

  破“诉讼难”坚冰——让视频接访“道路”通起来

  按照法律规定,诉讼需交纳诉讼费用、履行法律程序,但由于当事人的诉讼条件和诉求的差异,在一些人眼里“费用高、程序慢、申诉难”自然也就成为了“难题”,而“涉诉信访难”正是“诉讼难”的一个突出表现。

  为解决这道难题,2014年最高法院启动网上申诉信访平台和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建设工作,吉林中院抓住机遇,推进视频接访建设,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同最高法院视频接访系统的互联互通,为群众申诉信访提供了一条方便快捷、洒满阳光的网络通道。

  2014年12月16日上午,信访当事人纪某按约来到吉林中院信访接待室,焦急地守候在电视屏幕前,按照接待安排,纪某将作为吉林地区视频接访第一人,通过电视屏幕向最高法院反映自己的情况。10时15分,最高法院接访法官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纪某通过视频反映了情况,接访法官耐心倾听,并在20分钟内给出了具体建议。

  为充分利用好网络视频接访这一平台,吉林中院除了积极举办全市法院视频接访专题讲座外,还将应当由最高法院受理的申诉信访案件、重复访案件及时向最高法院申请了视频接访,共申请视频接访19件次,成功预约接访5件,已有2件被最高院接访。

  群众利益无小事。吉林中院解决“诉讼难”不仅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而且还把思路延伸到诉讼的每一环节。

  他们不断完善调解机制,不仅要求法官把调解贯穿案件审判始终,还坚持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对案情简单、争议不大、当事人有调解愿望的民商事纠纷在立案审查阶段,由立案法官正确引导双方做出调解选择,促进纠纷的快速化解。2014年,通过诉前调解的民商事纠纷近百件。

  吉林中院还指导基层法院立足本地实际探索诉调对接途径。昌邑区法院探索多元调解机制,舒兰市法院积极打造“无讼村”,使大量民事纠纷化解在庭前、解决在最基层。

  “让有理没钱当事人打得起官司”。吉林中院党组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作出承诺,要求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特别对下岗职工、残疾人、农村五保户、城镇低保户等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开展司法救助活动,及时为其办理减、缓、免诉讼费手续,使经济确有困难的群众也能打得起官司。

  “迟来的公正不是公正”。为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及时得到保护,吉林中院盯住效率低下问题不放,制定并严格落实案件审限规定,对临界审限案件由专人温馨提示,杜绝了超审限问题发生。

  解决“诉讼难”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好诉权。基于这种认识,吉林中院不仅敢于依法纠错,每季度进行一次发改案件评析,而且还畅通申诉复查渠道,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涉诉信访问题,打通了信访人申诉途径。

  破“执行难”坚冰——让失信曝光“射灯”闪起来

  “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难求”等“执行难”问题一直是影响司法公正、损害法院形象的最大难题。为破解这道难题,吉林中院做出了不谢努力。

  2014年12月15日,吉林中院将全市565件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通过互联网、江城日报以及市中心路段LED彩屏公开曝光,并发布悬赏执行公告16条。摄于压力有46件案件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

  为破解“执行难”问题,吉林中院按照最高法院要求,建立实施了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与江城日报社签订《发布失信人员名单的合作备忘录》,并将公布渠道拓展到多家新闻媒体和网站,公开发布“老赖”名单信息。此外,组织各基层法院与龙嘉机场公安部门建立常态联系,及时通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列入“黑名单”的被执行人在招标投标、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生活高消费等方面都做出了严格限制。2014年,全市法院对失信被执行人限制乘坐飞机、火车15人次,成功拦截9人次,执结案件6件,执行回款67万元,有11件案件的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结案标的400万元。

  其实,这仅仅是吉林中院整治“执行难”问题的一个缩影。为使判决不成“一纸空文”,吉林中院破解“执行难”的脚步一刻没有停歇。

  2014年年初,吉林中院按照最高法院统一部署,在全市法院开展了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不到半年,全市法院58件涉民生案件全部执结。当年2月,吉林中院又在全市法院开展了执行积案清理专项活动,对全市未结积案彻底摸排,制定执行方案,明确执结期限,定期调度,即时通报,全市法院共清理执行积案1374件。此后,吉林中院还按照最高法院统一部署,相继开展了“转变执行作风、规范执行行为”专项活动、“涉金融债权案件”以及“党政机关执行法院生效裁判”专项积案清理活动,着力解决消极执行、消极协助执行、规避执行、阻碍执行等问题,共向银行、房产、土地、车辆等协助执行部门送达协助查询通知书4100余份,执结案件540件,完成了年底清积率50%的工作目标……

  “破冰”之旅艰难而漫长,吉林中院就这样义无反顾地前行着,不仅态度坚决,而且思路清晰、方法创新。

  他们推行执行信息公开。坚持微机分派案件、执行日志公开、执行文书上网。2014年,吉林中院网上公开执行结案裁定书达382份,文书上网率100%,网友提出的涉执问题,全部解答。

  他们强化执行威慑作用。持续推进反规避执行专项工作,集中向467件案件的670名被执行人送达《被执行人失信风险告知书》,有50件案件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执行金额19082.68万元。

  他们注重发挥联动优势。尤其开展“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专项活动中,注重加强与检察、公安机关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先后对一起5名非法占有法院拍卖房屋的案外人采取了强制拘留措施,对10名长期躲债被执行人作出拘留决定……

  创新的执行思路,强有力的执行措施,使吉林中院“执行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2014年,吉林中院共执结各类案件669件,案件执结率同比提高三个百分点,结案标的额7亿多元,一大批疑难复杂涉访执行案件圆满解决。

  破“三案”坚冰——让法官作风“底气”硬起来

  新任法官必须岗前培训;

  裁判文书必须网上公开;

  承办案件必须网上分派……

  吉林中院党组源头防治“三案”的神经一刻没有松懈,而且蹦得很紧。

  据统计,2014年,吉林中院组织全市法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1556人次,100%完成了上级下派的培训任务;裁判文书上网3418份,上网率87.24%,位居全省首位;法官办案全部微机派案……

  为有效防治“三案”,吉林中院创新思路,多措并举,一方面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注重干警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引导法官干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另一方面,坚持廉政警示教育,通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活动,增强干警廉政意识,使其永葆公正司法的本色。

  吉林中院在解决“三案”问题上不仅注重源头防治,而且也盯住了每一关键环节。

  为防止“三案”发生,他们充分发挥审判管理和纪检监察部门职能作用,严查信访举报、严格案件评查、严肃责任追究,管案、管人、管事紧密结合,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控。突出审判管理职能作用,制定并严格执行《案件质量重点评查办法》和《发改案件双向评查办法》,全年对5000余件、11000余册归档卷宗进行了认真评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与此同时,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层层签定廉洁承诺书、责任状,下属违纪违法,主管领导承担领导担责。

  为杜绝“三案”问题,吉林中院创新监督制约机制,制定下发《发回重审、指令再审案件信息反馈机制工作意见》,对上级发回重审、指令再审案件,坚持每案必评查,有错必问责。在此基础上,抓好纪律作风日常监督,坚持每月审务督察、每季审务监察,对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现场查纠,全市通报,有效促进了司法作风的整体提升。吉林中院立案一庭便民利民的做法得到了市委领导的肯定。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强化监督制约与违纪违法惩处的同时,吉林中院创新推进阳光司法,不断深化扩展司法公开的广度与深度。

  2014年, 吉林中院在全市法院开展了“司法公开活动年”专项活动。为满足社会群众对司法公开的新期待,他们按照最高法院司法公开要求,开通法院互联网诉讼服务平台网站,搭建了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公开平台”,实现了司法公开的常态运行和有效监督。

  他们搭建审判流程公开平台,依托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及时公开全市两级法院审判流程信息,实现了审判流程信息的全方位、立体化公开。全市法院累计公开各类公告信息数千次,可查询诉讼案件8037件、执行案件3173件,646名拟减刑假释人员情况也在网上公开。

  他们搭建裁判文书公开平台,按照最高法院“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将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全市法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裁判文书18078份,在两级法院互联网诉讼服务平台网站公开裁判文书1421份。

  他们搭建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全市两级法院已公开的可查询执行案件3173件,公开失信被执行人信息219条,实现了与最高法院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站内容同步更新。

  吉林中院还创新公开方式,按照上级法院要求,在全市两级法院开通官方微博,并以视频、音频、图文、微博直播等方式适时公开案件庭审过程和优秀法官工作情况,扩大了社会监督渠道。2014年,共组织全市法院开展庭审微博直播和法官工作微博直播743条。

  坚持“阳光司法”使吉林中院破解“三案”难题立竿见影。

  2014年10月,吉林中院首次在淘宝网司法拍卖频道对部分执行标的进行公开拍卖,共有23件拍卖标的进行了网上拍卖,成交总额达1246万……

  全方位的司法公开,把执法办案的各个进展情况、相关结果都置于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最大限度地挤压了“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存在空间,对于法官干警司法作风、公正廉洁司法形成了倒逼机制。

  松江涌动,潮声震荡。

  松江岸边,吉林中院人再次把破解“六难三案”的眼界投向更远的地方,不畏征途漫漫,不惧坎坷重重,他们正以更加坚定自信的脚步和不谢求索的精神勇敢启程,在人民司法的沃土上不断开辟更加公正文明、洒满阳光的诉讼之路!
责任编辑:王佳宁
联系我们
地址: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位于吉林市松江东路5号    电话:0432-63070000    传真:62489074    邮箱:jlzy63070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