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案件快报
敬老院里巧调解 父亲儿子相拥合
作者:孙兵 元艺霖  发布时间:2014-12-23 14:24:36 打印 字号: | |
  “谢谢您,于法官。”说这话的是今年已经82岁高龄的徐某,老人眼里闪着泪花,紧紧握着舒兰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审判员于忠民法官的手。

  十一刚过,一桩履行赡养义务的案子到了于忠民法官的手里,徐某要求儿子履行赡养义务,并交还两间房屋及大棚。于法官第一时间拨通了老人二儿子徐某成的电话,询问事情的经过,徐某成在电话里表示他没有不管老人,每年的赡养费都是按时交的,就在最近还去敬老院里看望了老人。得知老人现在一个人在敬老院里生活,于法官随即赶往舒兰市吉舒镇,找到老人生活的敬老院。看到老人行动不便,经过与敬老院负责人协调,于法官当场决定,法庭就开在敬老院里。

  11月28日,一场特殊的庭审就在敬老院里开始了。庭审过程中,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老人说儿子不孝顺,一直不闻不问,去他家要钱也不给,还把饭桌掀了。儿子辩解说,老人脾气大,说不到两句话就生气,没有办法沟通。两人争得脸红脖子粗,说话声音一句比一句大,庭审一度十分紧张。这没有难倒办案法官,于法官把握着庭审进节奏,控制着两位当事人的情绪。

  经过庭审调查,发现老人有五个子女,大儿子于早年车祸去世,剩余四个子女开家庭会议决定每年每人给老人拿1500元钱赡养费,今年老人找儿子要钱的时候,儿子的孩子刚刚上大学,家里的钱都给孩子交学费了,所以暂时拿不出赡养费,老人脾气急,两句话下来老人和儿子就吵了起来,还掀了饭桌,一气之下,老人把儿子告上了法庭,要求儿子履行赡养义务,并把结婚时给他们住的两间房子和大棚还回来。

  庭审结束后,于法官并没有着急走,而是耐心地坐下来分别和老人及儿子聊天,做调解工作。于法官劝解徐某成,父母生养一辈子,做子女的赡养老人那是天经地义,老人性子急,那子女就要让,给老人认个错道个歉,老人自然也会理解你。徐某成表示自己的脾气不好,以后会尽量克制,赡养费他也会按时给老人,父母养他不容易,不会差父母一分一毫。做通了徐某成的工作,于法官又找到老人,劝他父子没有隔夜仇,儿子的赡养费按时给,房子和大棚孩子要靠它来生活,就不要往回要了。老人坚决不同意,说这样对三个女儿不公平,一定要徐某成还回来,于法官没有放弃,继续做老人的思想工作,经过一番劝解,老人最终被感动,和儿子达成了调解协议。

  敬老院里一个小小的赡养费纠纷案件,看似简单,却包含着法官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敬业品质。本案的两位当事人及敬老院里的老人们纷纷表示,这次庭审不仅让他们了解了法律,更让他们体会到了法院工作人员心系百姓,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考虑问题的工作方式。这次法庭开在敬老院,既方便了当事人,又成功化解了父子之间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为民司法、案结事了。
责任编辑:王佳宁
联系我们
地址: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位于吉林市松江东路5号    电话:0432-63070000    传真:62489074    邮箱:jlzy63070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