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躬身践行维正义 清水洁沙映天平
---记磐石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姜丽萍
作者:郭金夫  发布时间:2014-05-05 16:43:11 打印 字号: | |
  姜丽萍,女,汉族,44岁,中共党员,现任磐石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在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同志始终牢记为民宗旨,热度司法,倾情奉献,以出色的工作业绩和优良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各级领导及广大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有人说法律是冰冷无情的,也有人说法官的言行应该是有温度的,尽力让百姓感受到司法的温暖,一直是姜丽萍恪守的职业理念。

  2014年1月,一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孙某等人合同诈骗案,涉及受害人178名,涉案资金1091万元,案情复杂疑难,受害人到处上访告状,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时正值全国两会前夕,宝山乡刘某等13人赴京非正常访,反映他们近200户村民在磐石市万金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卖粮得不到钱款的问题。该案被列入刑事案件进入法院后,因涉及人数众多的农村村民及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粮食事项,法院审理稍有闪失,就有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当时,刑庭人人都是提溜着一颗心在工作,生怕出现意外。为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姜丽萍带领刑事庭全体人员对178户村民及被告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对万金粮油贸易有限公司收粮去向、资产情况及双方之间责任关系进行了深入调查。一遍遍地翻阅卷宗,仔细地把握案件的来龙去脉,反复筛查、核对、比较涉案证据,几乎是每天晚上都忙到深夜,有时忙到后半夜,就这样,不到一个月,审查了11本卷宗,写了近10万字的案件相关材料,掌握了案件的特点、涉案人员、金额和形成过程,为案件的成功审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庭审时,旁听席座无虚席,由于庭前准备工作充分,无论是对控辩双方意见的归纳,还是庭审节奏的把握等,都严谨有序,案件得以顺利审结。庭审结束后,法院按照事前制定的工作方案,将扣押在案的被告人赃款427万按照比例全部分配给了涉案受害人,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看到百姓拿着几经曲折后得来的血汗钱频繁的向她点头时,姜丽萍读懂了笑容背后蕴含的深意,那是在对司法送温暖的一种点赞,她为自己能够为百姓做点实事感到自豪。

  “父母是群众,群众是亲人”,人们都说“老百姓的事情大于天”, 作为法院的一名工作者,姜丽萍深沉地热爱着这份职业。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姜丽萍协助院长抓信访工作,刚刚赴任四个月,对于磐石法院的信访工作她还不甚了解,但严峻的现实没有时间让她去熟悉工作方法、总结工作技巧,只有凭借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和对涉诉信访工作的满腔热情来强化训练自己适应并胜任这一工作。

  都说信访工作难搞,需经常跟上访人员打交道,姜丽萍冷静想想,厌烦也好,躲避也罢,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相反,如果耐心、真诚、敬业能够使一些当事人接受规则,理智处事,能够避免其不必要的诉讼之累和上访之苦,能够给其他部门或单位节省一些人力、物力、财力……那么,这不仅仅是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要求,更升华了自己对于社会的使命和价值。

  某乡一上访户谭某,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婆,因儿子被人过失伤害致死,被法院作出了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并由被告人赔偿附带民事原告人经济损失11万余元的判决。一审判决后,被告人不服,上诉至中级人民法院。谭某因担心二审改判,又怕二审法院久拖不决,总是隔三差五要到法院来信访一回,而且每次来就说在家里日子不好过,不愿回去。她一边耐心细致地做谭的思想工作,让其耐心等候生效判决,一边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2014年4月,二审维持了一审判决,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因被告人正在服刑,且家庭经济非常困难,民事赔偿一时难以执行到位,因此谭某到法院上访次数更多了,她一方面耐心地向谭某进行解释说明,以一片诚心求得信访人的理解,一方面积极向相关领导汇报,最终通过司法救助和联合救助的方式解决了该案的执行难题。谭某对法院的信访工作和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非常满意,并表示从此以后不会再上访。她开玩笑的问老人,“我这样的法官合格不?”老人热泪盈眶,连声说“合格、合格”。 以前在报纸上常看到法官为民解忧感动得当事人泪流满面的文章,总以为夸大其词,这一次她用自己的热情解读了这一场面,那一刻起,她感到自豪,因为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法律人的人生价值。

  其实这只是磐石法院认真解决信访问题的一个缩影。为有效破解难题,姜丽萍还倡导推出了信访奖惩制度,建立了“三级包案”的责任体系和监督协调、评查化解、司法救助、责任追究的工作机制,与全院干警一道对党委和上级法院交办的信访案件通过司法救助、无理访甄别、启动再审程序、依法打击等多种方式予以化解。特别是在处理两会期间所包保的金某某无理访案件中,她用“零距离”沟通情解“心结”,使得上访近四年的旧访老案彻底息访,并确保了两会期间涉诉案件“零进京访”的工作目标。

  “做我自己该做的事,做社会需要我做的事”,这是姜丽萍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不论作为审判和执行一线的女法官,还是作为艰难信访之路的跋涉者,都能折射出一名人民法官的人民情怀。

  廉洁对法官来说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也是法官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如果法官没有了道德,没有了良知,法律就没有了尊严。

  到磐石法院后姜丽萍分管刑事审判工作,仅仅四个月,参与研究案件近百起,没有错案,也没收过当事人一次礼物。有的当事人四处打听,听说她不收礼,就变通手法,送些自家养的鸡鸭鹅等土特产,都被她一一拒绝。其实,拒礼拒贿,不值得一提,因为这是法官的职业素养、党性的修养。秉公执法,公正办案,是法官最起码的职业要求。她常和分管庭室的同志讲:“既然我们要服务百姓,为民办事,那么给他们办事,还要好处吗?如果换作是你的亲戚,给他们办事还要补偿吗?”

  虽没有接受过当事人的钱物或宴请,可她却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感谢和赞誉,也赢得了辖区广大群众对我的信赖,这些都成为她战胜苦楚、坚守信念的不竭动力。

  一年年春秋又冬夏,一件件往事历历在目。

  其实,作为一个女人,相夫教子、照顾老人,过平常人的日子曾是姜丽萍向往的生活。可是,作为一名法律人就得要有更多的责任和付出。八年前,她在处理一起案件时,认识了当事人刘某的孙女亚莉,当时她只有三岁,在她一岁时,身体被大面积烫伤后感染,她的父母因为逃避债务在她生命垂危时离家出走。为给小亚莉治病,爷爷奶奶东讨西借吃尽了苦,家里一贫如洗。看到他们家的状况,对方当事人表现得比较宽容,案子顺利地解决了,而她和这个孩子却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不管我有多忙,她每个月至少要去看望这个孩子一次,带她到城里逛公园、买衣服,逢年过节都要给她买些礼物。到了上学的年龄,她提前买好了书包和学习用品送给她,鼓励她好好学习。如今,八年过去了,她们之间情同母女,看着孩子眼神里透出来的温暖和亲密,她真的感觉到了作为母亲的那种甜蜜和幸福。

  可作为儿媳,她没有对公婆尽到孝心;作为妻子,她没有照顾好家庭和丈夫,自己也吃了很多苦,挨了很多累,留下了说不尽的遗憾,但是,每当她看到一个个对簿公堂的乡亲们化干戈为玉帛的时候,每当她看到那些风烛残年的老人接过赡养费的时候,每当她看到一个个家庭破镜重圆的时候……,她的心里又是美滋滋的,总把那个短暂的瞬间当作人生最美的风景来珍藏。

  多年的法院工作和艰苦生活的磨练,让她有了坚韧自强、奋斗不止的信念,坚定了她扎根基层、为民办事的信心和决心。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实际工作中,我的业务能力可以不是最强的,我的工作成绩也可以不是最突出的,但化解社会矛盾,为民排忧解难,我必须是最坚定、最执着的!
责任编辑:王佳宁
联系我们
地址: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位于吉林市松江东路5号    电话:0432-63070000    传真:62489074    邮箱:jlzy63070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