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到吉林省桦甸市人民法院工作的几年里,时刻被英模法官的事迹感动着,宋鱼水、陈燕萍、詹红荔,这一个个让人敬仰的光辉的名字,她们不仅在工作中秉公执法,一心为民,而且在自觉地演绎着中华博爱文化,将中华博爱文化的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让法徽更加闪亮。
秉承中华博爱文化,宋鱼水在有人提问:对待民工和大款,你是一视同仁吗?宋鱼水回答:在法律上,国王和乞丐是平等的,民工和大款更应当是平等的。一个临近春节的寒冬,宋鱼水遇到了一个起早贪黑给小饭馆送菜的民工,他穿的非常单薄,破旧的衣服已经看不出颜色,在有暖气的房间里依然瑟瑟发抖。经过宋鱼水的公正审理,民工拿到了自己应得的工钱。他手里捧着那薄薄的一叠钞票时,痛哭流涕:他重病的妻子和正在上学的孩子都在等着他这点微薄的薪水过年。
秉承中华博爱文化,陈燕萍让残疾女孩何小敏改变了一生。何小敏在爸爸癌症去世,妈妈离家出走,爷爷、奶奶年迈,无法生活的情况下,不得已把妈妈告上了法庭。承办此案的陈燕萍,虽然想方设法,欲极力挽回这段亲情,但最终小敏还是被亲生妈妈无情地抛弃了。此时的陈燕萍搂着小敏对她说:“孩子不要哭,以后阿姨就是你的妈妈,法院就是你的家。”从此,陈燕萍数年如一日地照顾着小敏,为了早日医好小敏的病,陈燕萍多方筹措资金,在网上遍寻名医,最终在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资助下,为小敏成功摘除了面部的肿瘤。
秉承中华博爱文化,詹红荔把别人犯错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她为一个孩子的帮教问题寻求一位老专家帮忙,六次登门才得见,不了解情况的老人问:“这孩子是您家亲戚?”詹红荔摇摇头。老人再问:“受人之托?”詹红荔还是摇头。老人有些不解:“那你这么上心,是为什么?” 詹红荔说:“这是一个农民工的孩子,父母离乡背井就是为了将孩子培养成人。我不忍心让他们的希望落空。请您尽一分力,给孩子一个新生机会。”
英模法官的身体力行,倾情付出,以无私的奉献和博大的爱心,滋润着人们近乎干涸的灵魂,谱写出弘扬中华博爱文化的绚丽篇章。
助人者人常助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英模法官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信任的感人事迹,成为了全社会敬重和学习的道德楷模,令人肃然起敬。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英模法官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偶像,她们的品德举止可敬亦可学,她们的精神选择可羡亦可行。中华博爱文化,由英模法官传递,需千千万万的我们来接手,再把它传向更深远的地方,让法徽永远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