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人民法庭建设,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吉林市政协副主席朱秀山率政协委员在对桦甸、蛟河两个法院人民法庭调研视察基础上,于16、17两日对丰满区法院小白山法庭、昌邑区法院九站法庭进行了视察,并专题听取了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年来人民法庭建设及工作情况的汇报。
吉林中院领导就法庭的地位、作用、工作特点和面临的形势等相关问题,向政协领导及到会委员做了介绍和说明。他说,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其特点是:化解矛盾便利、联系群众紧密,是法院形象的代表。在基层建立人民法庭,其目的就是便利群众诉讼,更加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法院开展流动审判,就是改变传统坐堂问案的做法,将审判模式法庭化,把法庭前移至百姓的田间、地头、炕头。目前,加强人民法庭建设困难多,压力大:首先,数字化审判模式建设困难大。其次,人民法庭安全保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第三,法庭管理层次水平提高难度大。同时,人民法庭又面临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点和法律体系形成之间矛盾等多方面挑战,法官既要依法办案,又要考虑发展和稳定大局,不能就案办案,这就对法官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上述情况,要进一步加大基层人民法庭建设力度:一要加强法庭规范化建设,确保法庭功能齐全和法庭人员安全;二要加强信息化建设,让科技成果惠及百姓;三要继续强化能动司法理念和服务大局意识,确保辖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四要提高法庭人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确保辖区政治安定、社会和谐;五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廉政建设力度,确保党员作用发挥和司法公正廉洁。
政协委员在听取中院领导汇报和张院长关于法庭建设面临形势介绍和今后工作打算后,纷纷发言。他们说,听了法院领导的汇报及面临形势介绍,我们切实感到法官的责任感增强了,管理规范了,人文关怀意识也加强了。政协委员还就法院应加强对下监督和提高法庭庭长职级待遇问题提出了建议。
最后,市政协副主席朱秀山做了总结发言。他说,通过对桦甸、蛟河及市内小白山法庭、九站法庭实地视察,又听取了中级法院专题汇报,切实感到法庭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一是法庭人员增强了服务意识,开展了流动审判,为方便百姓诉讼创造了便利条件。二是增强了创新意识,特别是小白山法庭首创的 “一庭两所”工作机制和“不满意找庭长”承诺等项创新管理举措值得肯定。三是增强了大局意识,为辖区企业做了许多前瞻性的服务工作,使企业在经营中避免走入涉法误区,为企业降低了经营风险。此次视察调研,对政协各位领导和委员来说也是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通过视察、听汇报和张院长对司法形势的介绍,不仅掌握了法院及法庭工作情况,而且还了解了许多司法前瞻性理论及司法面临的挑战。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司法是最重要的部位,人民法庭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机构,地位非常重要,如何加强对司法的管理是值得我们当前重点研究的课题。最后,朱秀山对法院、法庭提出的加强法庭建设、提高法庭人员职级待遇等问题要求,法院要协同组织人事部门共同协商,加强调研,以便使这些问题得到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