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案件快报
百分之一可能,百分之百努力
作者:付勋  发布时间:2010-09-28 11:01:41 打印 字号: | |
  9月17日,吉林市龙潭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积怨很深的家庭纠纷案件,修补了一份已经断裂的亲情。

  这是一起占有物返还纠纷案件,原告马老夫妻一生没有生育,有一养女与被告梁某结婚并育有一子。在梁某与老两口的养女结婚前,便与老两口因结婚的花费问题,产生矛盾。老两口与女儿立下约定,有事只能与女儿协商,不与女婿有任何瓜葛。婚后,梁某夫妻居住在老两口单位分的公房。后来单位房改,私有房屋所有权登记在老马名下。此后的十五六年,老夫妻与女婿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缓和。2009年,老两口的养女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在女儿生病住院期间,因治病花销的问题,老两口与女婿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养女死后不久,老两口即要求女婿与外孙从自己的房子中搬离出去。因为自己没有住房,加上当初房改时自己也拿了一些费用,梁某坚决不同意腾迁房屋。为此,梁某找到单位的领导出面与老马夫妻调解。结果在调解的过程中梁某的儿子背着老马夫妻进行了录音,老马夫妻本来就对梁某不满再加上如今对外孙的失望,一气之下将梁某告上法庭,坚决要求要回房子。

  闻听外公、外婆把自己和父亲告上法院,在失母之痛还未抚平之际,外孙小梁一时想不开,留了封遗书,企图自杀,幸亏发现及时悲剧才没有发生。外孙自杀事件,在老马看来是梁某导演的一出闹剧,使他更加心生反感,因此,依然没有动摇要求要回房子的决心。为此,双方均认为对方不可理喻,在法庭争执、摩擦不断,剑拔弩张!尤其是被告梁某,只要主审法官在调解的过程中站在原告的立场上说一句话,其立马申请法官回避。了解到此案和梁某儿子的实际情况后,主管院长和庭长指示:本案坚决不能判决,要穷尽一切办法进行调解,为已经割断的亲情做缝合手术。

  案件的解决方案虽然做出来了,但调解却举步维艰。双方都是铁板一块,调解一时无法找到突破口。先后的两个主审法官邓伟、徐建均不厌其烦,耐心、细心地做双方的工作,但都收效甚微。庭长肖文明也多次找双方当事人谈心,意图唤回亲情,促成和解,也都失败了。最后,审限不到一周的时候,主审法官徐建只能向主管院长和庭长请示判决的方案了。但主管院长杜凤艳经过慎重考虑后说:“不!不能判决!我们不能放弃调解,更不能抛弃孩子!如果这个案子不能促成双方和解,孩子会觉得这个世界何其冰冷,亲情何其淡薄!这样,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对社会的看法。我要亲自和双方当事人见面沟通。”

  整整一天,杜院长上午找来被告梁某,给他充分的时间道一道双方之间的陈年往事、曲直原委,从中发现症结所在,因势利导做梁某的思想工作,嗓子都说哑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梁某心中的坚冰慢慢融化了。杜院长顺势向他提出合理的调解方案,他也能接受了。下午,杜院长又和主审法官徐建一起做老两口的调解工作。本来就对外孙还有感情的马老太太很快就接受了我们的调解意见,但马老爷子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这种情况下,法官们没有急于求成,把做马老爷子思想工作的任务交给了他老伴。这种方法果然奏效,第二天老两口就到法院与梁某达成了调解协议:房子由梁某父子继续居住,梁某分两期给付岳父、岳母房屋折价款5万元,房款付清后房屋的所有权归梁某所有。

  纠纷解决了,梁某更向两位老人表示,虽然他妻子去世了,但两位老人依然是他的父母,有什么事尽管找他。看到一对曾经势不两立的翁婿又能够在一起交流了,一份已经断了的亲情又连接在了一起,想着刚刚失去母亲又面临学业压力的小梁又能有一个安定、温暖的家庭和家人,主持调解的杜院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责任编辑:王佳宁
联系我们
地址: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位于吉林市松江东路5号    电话:0432-63070000    传真:62489074    邮箱:jlzy63070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