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根据当前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特点,以能动司法为契机,将职能前移,着眼于“防”,把消除青少年犯罪的隐患作为未成年刑事审判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走向社会的超前教育上狠下功夫,建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体系。
共建“法制校园”。 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道德观念,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吉林市船营区法院向市区8所中学、5所小学派出了两名有丰富审判经验的未成年刑事法官担任法制副校长,随时为在校师生进行法律疑难问题解答和心理问题辅导,确立预防学生犯罪的长期教育协作关系。采取进校庭审、进校讲法等形式,每年到市各中学、中专讲课、开庭10余次,受教育师生达2万余人,通过讲解精心挑选的典型案例,增强了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今年法院还将送法进校范围拓展到大学校园,5月25日,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全校师生通过闭路电视一起旁听了庭审,法官在庭审后就案讲法,逐一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法律问题,反响十分强烈。
送法进社区。“不良行为—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往往是青少年犯罪所经历的“三步曲”, 因此,船营区法院创新综合教育机制,将社区反映的不良少年纳入教育范围,重点选派了一批法官到社区担任法制辅导员,以生动的案例、基本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到社区讲法送法。不仅为这些青少年安排了政治和法律知识学习,还组织他们参加社区劳动、治安巡逻、访贫问苦等公益活动,为他们提供对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场所,以激发他们向上情感,使他们不再感到“边缘化”,引导他们自觉遵纪守法。
加强法制宣传。吉林市船营区法院积极与省法制频道、直播江城、日报、晚报等媒体联系,就未成年人为什么迷恋网吧、校园内外为什么多发抢劫案件、未成年与父母关系及早恋等问题深刻分析,进行普法及警示教育。法院还以信息、简报等形式,及时反馈少年审判工作动态信息,通过对典型案例重点剖析,帮助广大青少年及青少年工作者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扩大法制宣传工作的社会辐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