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在思想上要更加充分认识加强审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提高审判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果是我们实施审判管理的价值目标,也是检验审判管理成效的根本标准。审判管理从审判工作中相对独立地分离出来,其目的就是通过建立专门机构完善工作机制,服务审判,保障审判,监督审判,保证审判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果。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率、要效果。审判质量是审判工作的生命线,是法院各项裁决能否经得起法律检验、社会考验和时间检验的根基;效率是法官敬业精神的尺度,要依托监管载体,解决办案效率低下、久审不结、久执不结等问题;效果是法的内在价值的外在表现,包括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审判效果的直接标志是诉讼当事人认同,根本标志是社会公信,党委、人大和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因此,全体法官一定要高度重视审判管理,切实增强质量效率意识。
二是要加强与完善审判管理工作。要将“审判管理年”活动的开展作为全面提高审判工作质量、效率和效果,推动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要针对上半年存在的影响质量、效率问题,认真落实封闭派案制度、院长办公会批延审限、临审限案件督办制度、流程表转签制度、裁判文书审核评查制度和发改案件评查制度,严抓不懈。同时要认真分析审判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加强与完善审判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
三是要加强审判管理指标体系的运用。我院在原有审判管理指标的基础上,围绕“全面提高审判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果”这个着力点,针对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下发了28项评估指标,其目的是增强审判工作的目标引导,进而把法官的司法行为引导到追求公正、高效、权威、和谐的目标上来。审判管理室每月对两级法院收结案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统计数据一月一通报,每季度制作审判管理月报,对中院各部门、基层法院各项指标情况进行分别排序,要对排序靠后的指标进行督导、分析,查找问题和差距,提出整改意见和责任落实。希望各业务部门负责同志要认真配合,全体法官积极参与,促进指标体系的落实。这种管理方式既为我们提供了衡量工作业绩的尺度,也督促指导我们的工作不断向前,既是标尺,也是鞭策,意义重大。
四是要重点规范审判管理流程运行中的节点问题。围绕规范司法行为的着力点,把立案到归档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流程,通过流程管理监督司法行为,使之符合诉讼程序和管理规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全程管理”。通过全程管理,特别是针对可能影响审判工作质量、效率和效果的薄弱环节加强关注和规范,可以及时纠正问题,促进和提升质量、效率,保证效果,我院制定的《审判管理操作规则》,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各庭要组织学习,严格按规则要求规范司法行为。审判管理室也要加强卷宗评查和信息录入质量的评查工作,尤其是对“四个五日”遵守情况的检查,力求缩短审限,确保诉讼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