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中院党组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选人用人理念,根据队伍现状及新形势下法院工作实际,于近期组织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活动。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等部门的有力支持下,竞争上岗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全院有6名中层副职晋升正职,14名一般干警走上中层副职岗位。这一结果,得到全院干警的认可和拥护。
吉林中院新一届党组班子成立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精心谋划“人才兴院”发展战略,积极倡导德才兼备、任人为贤之风,为人才培养、选拔和任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这次竞争上岗工作,吉林中院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借鉴以往遴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严格程序,创新思路,牢牢把握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科学谋划方案。院党组把这次竞争上岗工作作为“人才兴院”战略中的一件大事,科学谋划制定《中层干部职位竞争上岗实施方案》,根据工作实际确定竞争职数,并采取竞争资格的方式进行。方案经历了政治部提交、党组讨论、征求全院干警意见、报组织部门审核、最后确定方案等多个环节,从而使竞争上岗方案既体现了院党组的集中,又体现了全院的民主,使方案更趋于科学并易于操作。竞争上岗成绩总分为100分,其中工作业绩、民主测评、面试各占30分,笔试占10分。继续突出工作业绩在竞争上岗中的作用,以以往三年绩效考核平均值作为竞争上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干警得到了实惠,使那些不认真干事,甘当老好人的干警占不到便宜。同时放宽竞职条件,将组织部规定的最低竞职条件作为本次竞争上岗的资格底线,从而为更多的干警创造了发展的机会,激励了干警要求进步的情绪,报名异常踊跃。本次活动中,竞争中层正职最大年龄干警为55岁,竞争中层副职最大年龄为48岁,全院共有52人报名参加竞职。
二是严谨操作程序。专门成立了以院长赵洪奇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院党组坚持竞争上岗“阳光化”,从方案制定到征求意见,从动员部署到资格审查直至最后任前公示、办理手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由干部、纪检等部门靠前参与监督。动员大会后,由副院长、政治部主任魏秀云组织召集了所有竞争上岗工作人员调度会,在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的基础上,对工作人员提出了严格的组织纪律要求,对因个人行为不慎给组织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影响的,将给予其党政纪处分,从而为竞争上岗活动在思想上和组织程序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精心周密组织。这次竞争上岗工作做到了“三到位”。
一是保密工作到位。所有环节,除讨论研究方案外,党组从未碰头,完全根据考生个人能力和表现。笔试卷由院专职审委会委员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临时抽调并封闭出题,手机被封存,直到笔试卷判卷结束。笔试考场提前按顺序号排好座位,竞争人员不分竞争正职还是副职,一律在进入考场前临时抽取笔试座位号,对号入座。笔试结束后,凡在卷面上出现部门字样的部分均被工作人员当场用碳素笔涂掉。笔试卷正职、副职混装,并现场在姓名处贴好封条。笔试判卷实行封闭隔离判卷结束后方将两部分卷分开排名。面试当天,在出面试题前全部考生已提前集中到考场封闭。面试早上临时通知外请考官。进入面试考场后,不允许考生报姓名而只报抽签序号,同时也不允许考官介绍考生姓名。面试时,工作人员核分后交由考生本人确认签字后考生方离开考试区域。
二是考场监督到位。笔试、面试前均要求考生提前入场,手机全部关机并由监考人员保管。考试前一天将考场纪律进行公布,并在正式考试前再一次干部考场纪律。笔试时由院党组成员与纪检、干部等部门人员共同监考。面试考试区域实行手机屏蔽。笔试时,监考人员发现有一名考生通过抄纸条的方式作弊,当场被请出考场并被取消了竞争资格。
三是公正透明到位。在保障方案制定、操作程序公开公正的基础上,这次竞争上岗更加注重细节的公正透明。在组织群众测评时,设立了公开投票箱,现场打分并投票。统计测评结果的工作人员在工作地点临时抽签结果划分4个统计小组。测评核分时,测评结果去掉20个最高分和20个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值;党组测评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值。面试时由11人组成面试小组,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值。各个环节结果出来后及时公布。
在总结会后的集体谈话中,副院长、政治部主任魏秀云希望新任职中层干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积极为院党组献计献策,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赢得院党组的信任和全体干警的支持。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杨晶要求新任职人员认真履职尽责,带头执行“五个严禁”,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贡献。院党组书记、院长赵洪奇在对本次竞争上岗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代表院党组对取得成功的干警表示祝贺,同时希望那些距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干警再接再厉。他要求每一位干警在修德、勤学、实干、廉洁、和谐等五方面都要注意提高自己,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法院工作上来,共同为我市经济总量再翻番做出应有的贡献。